●陈 渴 吴振湖 许 琰 姜光伟
暑气蒸腾的竹乡三明,各地竹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依旧如日中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市竹林面积465万亩、毛竹林储量6.2亿株,年产毛竹材1.6亿根、竹笋90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位。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市持续推动竹产业智能转型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绿色、优质、协同、高效产业链群,绘就了三明高质量发展“竹”够给力的生动画卷。
日前,沙县区富口镇荷山村村民卢伯有、卢伯仁叔侄俩拿到了全国首批竹票。作为村民理事会的成员,他们动员村民将荷山村横历山场失管的竹林经营权向国有企业中竹(福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促进竹林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今年以来,沙县青山纸业、泰宁政泰工贸等3家龙头企业开展竹林流转收储,探索“公司+基地”“农村+企业”竹山经营模式,推动竹山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得高效。山头上,根根竹笋拔地而起,竿竿翠竹直冲云天。满山大好的竹子,怎样撑起一方经济?
去年,市委、市政府将竹产业链列入11条重点特色产业链,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着力推动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2023年,全市竹产业产值达301亿元。其中一产71.4亿元、二产221.3亿元、三产8.3亿元。聚“链”赋能,抱团发展二产,是三明给出的答案。
在我市,500多家笋竹加工企业形成上游竹拉丝、竹片,中游竹胶板,下游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生化利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产业链正向竹木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家具家居领域延伸,竹产业的生态化、自动化水平不断凸显,逐步实现以林强工。
随着政策、资金、金融、科技、用林、用地等要素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不断向国企、园区集中,并向深加工环节拓展,已有74家企业入驻全市各地共计2500多亩的竹产业专业园区,尤溪竹木加工集中区、沙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泰宁龙湖竹精深加工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初具规模,永安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拥有青山纸业和永安林业2家竹产业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竹产业迈向深度融合。
地处闽中的尤溪县,竹产业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生动注脚。新时代,尤溪更是将70万亩竹林资源应用在种植管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6月底,尤溪县凭借竹制品制造重点产业链入选“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
7月30日,地处城关镇埔头工业园的三明市柏毅竹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加紧生产特色竹木制品,赶制海外订单。
“竹材具有生长快、材质好、色泽高雅等特点。”公司负责人刘建章介绍,经过精深加工,制作成一次性产品,它的降解速度快,可以替代很多珍贵木材。
公司每年可生产500万个一次性竹餐盘、30万至40万个竹制垃圾桶,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刘建章介绍,这些年公司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研发机器、改进生产工艺,竹餐盘、竹制垃圾桶、竹菜板、竹制沙拉碗、竹制刀具盒等多款产品热销欧美,企业也因此获评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在福建(泰宁)新创艺竹木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竹制品粗加工、定型、打磨、分装等工序有序展开。该公司是一家竹制品精加工企业,是泰宁县2023年重点招商引进项目,主要生产竹签、咖啡棒、一次性环保竹刀叉勺等餐具,和沃尔玛、厦门航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供应合作关系。
在泰宁县,像这样的竹制品企业和笋竹经营主体有172家,年产值逾13亿元。该县制定一系列惠企“政策包”,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为笋竹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政策支撑,通过延伸竹制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以来,我市争取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180万元,有力带动企业增资扩产。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三明人与竹的联系,除了种竹制竹,还在竹文旅康养产业方面有了新气象。
明溪县发挥竹林鸟类资源丰富优势,发展13家竹林观鸟主题民宿、5家观鸟专业合作社,每年吸引全球众多观鸟爱好者来明观鸟。永安青水畲寨及玉带温泉、三元竹海乐园等一批竹林康养项目初具规模。
竹产业做得火热,也要“唱得响亮”。我市通过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国际(永安)竹博会,打造笋竹产品的重要展销平台和商贸合作平台。永安市举办(国际)竹具设计大赛、竹产业创业创新大赛,征集参赛作品1万余件,300多件获奖作品申请专利,广泛应用于竹摆件、竹家具、全竹空间设计等。
第十八届林博会举办以来,现场销售及贸易订单额累计达134亿元。我市竹制品生产企业参加各地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投洽会等,通过跨境电商贸易、线上参展等推广竹产品,畅通市场循环。永安、泰宁相继建成闽笋交易市场,其中永安闽笋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20亿元,带动竹农年均增收4800元。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以竹为业、向竹而生,百万亩的竹林与三明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交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