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8月09日

乞巧果

●庄培耀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小时候,每年七夕节,母亲都会给我们烙乞巧果,盼望我们能聪明伶俐、心灵手巧。

乞巧果,就是用面磕子磕出的各种动植物造型的小馒头。“面磕子”是家乡的一种木质的面食模具。它中空,底部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图案,有脉络清晰的树叶、摇头摆尾的鲤鱼、翩翩欲飞的蝴蝶……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那天一大早,母亲就忙开了。她把盆里倒上几瓢面粉,添加适量的水,放点白糖,放上米曲引子,然后用力揉成一个光滑的大面团,在盆里等着发酵。

面发好了,就可以用面磕子做乞巧果了。母亲将发好的面揉好,撕下一小团继续揉光滑,然后搓成长条,根据模具的大小,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她边做边告诉三姐,填面团时要用力均匀,由中间压向周边。

三姐拿起一块,按照母亲的示范和解说,一块一块填入模具里,用手压平。一个大磕子里有10个小模印,三姐逐个填好,然后翻转过来,在面板上轻轻一磕,那些花鸟虫鱼就生动地出现在面前了,这简直就像变魔术。磕好的乞巧果要稍微饧一会儿才能上锅烙。

每年这时候正是三伏天,灶火又热,母亲的额头不断渗出汗水,顺着下巴吧嗒吧嗒往下滴。我赶紧拿个蒲扇给母亲扇风降温,三姐则拿毛巾给母亲擦脸。

终于,烙熟的乞巧果出锅了,香喷喷的味道在屋里飘荡着。

母亲把乞巧果用红色的丝线穿起来,每隔5个小号的穿上一个中号的,大的放到两端,每串之间还串上几个红色的海棠果点缀,非常诱人。我们每人分到一串,其余的留着,邻家的孩子来串门,就会送给他们一串。而我们出去玩回来,手里常常也会多出一串。

孩子们把这些色香味俱全的果子挂到脖子上,兴奋地满村跑,和其他小伙伴比谁的串子长,谁的花样多,却不舍得拆开吃。

过几天馋得不行了,就摘一个解解馋。

乞巧果是七夕节的美食,更是浓浓的母爱的味道。

--> 2024-08-09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6296.html 1 乞巧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