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安
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向全社会发布的《全国生态日三明倡议》中提出,驰而不息探索生态保护机制。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展现美丽山川勃勃生机。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扎实推动各项改革目标任务举措落实落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紧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改革。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组建权责清晰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河湖长制等制度……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系统谋划,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关键之举。
生态文明离不开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持续优化。2023年,我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从政策、要素、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数字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绿色新材料等创新产业,支持与生态资源、创新资源相契合的高端服务业。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建、共有、共享的事业,每个人都是建设者、保护者、受益者。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及时吸纳群众意见建议、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让山林得绿,也让群众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