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记者站 宁柳云 曾 程 付哲文 通讯员 袁明昱 文/图
行走在建宁大地上,云雾缭绕、青山苍翠、碧水环绕,处处绿意涌动着改革活力。建宁县森林面积196.72万亩,森林覆盖率72.54%,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是中国天然氧吧。
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立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绿化增量、生态增效、保护增质、富民增收,不断厚植生态底色、系统化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提升管护实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普惠金融 浇灌绿水青山
“多亏了‘林通贷’,大大缓解了我的资金压力,有了这笔75万元的贷款,我可以继续进行造林、育林、抚育,真是及时雨。”8月19日,建宁县村民张某超(化名)感激地说。
张某超在建宁县经营一家林业公司,但是造林、护林、抚育等都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这让他一筹莫展。今年5月,建宁农村信用联社营业部客户经理苏剑敏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协助其在“金服云”平台上完成融资对接,为其发放“福林贷·林通贷”贴息贷款75万元,帮助解决资金短缺困难。
“林通贷”系列产品是建宁县推动林业金融产品创新的生动实践。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化解林业金融风险,2021年,县林业局与县农村信用联社创新开发“林通贷”系列贷款项目,为符合申请条件的林农、林业经营主体提供贴息贷款,有效解决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问题。
“我们在全县每个网点都设有专门的‘林通贷’服务中心,方便林农办理贷款业务。”建宁县农信联社业务部经理王元龙说。
据了解,“林通贷”系列贷款项目将林票(碳票)、福林贷、林权抵押、生态公益林及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分别纳入“林通贷”ABC三款金融产品服务对象范畴,在提升贷款额度的同时,还给予了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简化办理流程。
为强化“林通贷”风险防范,2022年,县林业局与县农信联社联合印发《建宁县“林通贷”风险防范“双控双保”闭合机制》,建立“人、林、钱”联动联控制度。在此基础上,县林业局联合法院、司法局、农信联社等部门,创新推出林业普惠金融司法服务“四个一体化”工作机制,通过打造便捷高效林业金融司法服务机制,着力解决林权抵押“评估难、担保难、管理难、处置难、流转难”五难问题,有效防范化解林业金融风险。
“有了‘四个一体化’和‘双控双保’这两个机制,能最大限度实现‘简案快审’,降低林业金融贷款不良率,保障我们金融机构的合法利益。”王元龙感慨道。
“林通贷”系列贷款项目的推出,为广大林企和林农提供更简捷、便利的绿色金融产品,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建宁县累计发放“福林贷·林通贷”1.31亿元。
“共享联办”
服务林农“零”距离
8月15日,走进建宁县里心林业站,林农李大叔正忙着向工作人员咨询办理林木采伐相关证件需要的材料。
“以前办理林木采伐证需要在县城、乡镇来回跑,现在县里实行‘共享联办’机制,办理30立方米以下采伐证只要在林业站提交材料,一周就能办理下来,方便多了。”李大叔笑着说。
“共享联办”林改综合服务机制是建宁县林改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创新林业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县林业部门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作用,成立智慧林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林业服务关口前移,有效打通服务林农“最后一公里”。
2023年,里心林业站获评全国“一站一员一窗口”“国家级家乡林业站”,均口林业站获评全国“一站一员一窗口”“国家级贴心服务窗口”。
“现在林农通过县深化林改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可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林权流转、林产品供需、林业技术等信息,掌握全流程交易动态,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里心林业站站长刘世海说。
此外,林业科技人员通过进村入户,主动深入一线山场了解林农实际需求,广泛收集林业生产经营者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指定专人统一收集、汇总、梳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科技需求清单,开展林农“点单”、专家“送餐”等科技服务活动,切实帮助林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针对林农反映的各类技术问题,我们林业站工作人员带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面对面帮群众排忧解难。”刘世海说。
自“共享联办”林改综合服务机制实施以来,已累计帮助林农、林企解决林事纠纷60余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611份,引导林权流转规范交易1.8万亩。
林下经济
打造绿色“聚宝盆”
8月16日,走进建宁县均口镇官常村灵芝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朵朵褐色灵芝布满林间,肥厚饱满,长势良好。均口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和官常村党支部书记揭福球正忙着察看灵芝生长情况。
“今年灵芝种植面积约500亩,9月份就能进行采收了,种一次可以连续采收3年到5年,其中第2年和第3年是灵芝采收的一个高峰期。”揭福球笑着说。
据揭福球介绍,官常村地处高山,林地土壤肥沃,早晚温差大,空气质量好,很适宜仿野生灵芝的生长。今年,在林业部门的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下,村里流转了这片林地种植灵芝,不仅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接下来,我们会往灵芝深加工方面去发展,研发灵芝片、灵芝茶以及灵芝孢子粉等产品,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揭福球说。
“除了灵芝以外,目前建宁县林下经济作物还有铁皮石斛、多花黄精、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林下种植面积覆盖了全县9个乡镇。”建宁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郑振岳说。
这只是建宁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解决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建宁县立足实际,探索“红+绿”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做到绿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助林农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变“青山”为“金山”的目标。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导林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培育一批林下经济乡土人才,打造均口镇、黄坊乡等6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助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建宁县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2个,林下种植中药材3.18万亩,参与发展林下经济林农5600多户,户均增收约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