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全市学前3年入园率99.51%、普惠率98.02%,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保障率达99.5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目前达92.7%……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我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一组组数据中得以映照。
教育,关乎发展大计。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向发力,推进立德树人机制日趋完善、育人方式改革不断突破、教师队伍活力有效激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资源 构建教育新格局
九月伊始,秋风渐起,青春的朝气在绿茵草地上蓬勃。尤溪一中全体师生齐聚学校田径运动场,带着崭新的向往和憧憬,抬头注视缓缓升起的国旗,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
作为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尤溪一中学子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让每一位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一直是学校的初心所在。
早在2011年,尤溪一中率先迈出总校制办学的步伐,打破校际壁垒,设立洋中分校。2018年,为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增设文公分校,全面实行总校制办学模式,推进“总校+分校”办学改革。
如今,经过10多年的“总校+分校”办学实践,尤溪一中构建了科学的总校制运作机制,切实推进总分校双向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洋中分校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乡镇中学前列;文公分校教育质量稳居市前列,获评三明市中考改革工作先进学校。
“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逐渐转变为可感可触的实景。这样的蜕变,在三明并非个例。
为加快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于2017年启动“总校制”办学改革,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校际链、城乡链、区域链,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优先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总校制办学,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目前,全市共组建总校116所、分校237所,实现各县(市、区)、城乡间和基础教育各学段“三个全覆盖”。
时时育人,让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美好。
锚定育人目标,我市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先后创建市级及以上示范性幼儿园109所,创新完善公办幼儿园“多园划片”招生改革,保障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深化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创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304所,入选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9所、省首批示范高中学校4所,推动全市83所学校与上海结对共建。
一项项举措掷地有声,让公平优质的教育之光,照亮越来越多学子的成长成才路。
重培养 打造育才新动能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源源动力,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
怎样结合新教材内容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当前初中数学的关键教学点在何处?……新学期开学前夕,一场围绕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会在沙县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260余名初中数学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共聚一堂。
“专家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我们受益匪浅。”来自北京十一实验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章巍,结合新教材的编写感悟和大量实例,让台下聆听的教师们真切感受到新教材中的巧思与魅力,为他们更快适应新教材变化提供了有效指导。
放眼全市,像这样的教师培训早已成为常态。我市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以全面推进教师梯队发展为抓手,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依托三明教育学院等平台,健全市、县、校、年段放射状教研网络,创新开展“点餐式”巡回教研,完善教研员挂片制度、到校挂职制度和考核办法,组织教研员下沉一线服务学校,不断促进师资培训多元化展开、教学品质高质量提升。
只有种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在优师引育方面,我市人社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三明市教育医疗领域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发放办法》,对招聘的教育系统各类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创新完善教师“1+N”正向激励机制,2023年以来,全市共新增追加中小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1.13亿元。
让好老师不断涌现,让孩子遇上好老师,已然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共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近3年,我市共招聘新任教师3600多名。
此外,借助教师梯队式培养机制,我市持续深化与上海、北京、厦门等地教育交流合作,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立了首批优秀年轻校长培养工程百人人才库,创建省标准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7所,省、市、县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增至4600多人。
提质量 激发教学新活力
靠一张脸畅通无阻享受校园服务,班班装有交互式多功能触摸一体机,智慧课堂和人工智能社团精彩纷呈……走进宁化县滨江实验中学,随处可见的科技元素,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学校将人工智能确立为发展重点,成立3D打印社团、机器人社团、创意编程社团等兴趣小组,从科学、信息、数学等学科组中遴选优秀教师,组建人工智能种子教师团队,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多样发展,才能实现课程育人的优质高效。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氛围轻松活泼;课堂外,欢声笑语,课外活动异彩纷呈。
让学生书包“瘦身”、课后服务“精彩”、校外培训“规范”,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体系,坚持减负和增效双向发力,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效能、课后服务水平,推动“双减”政策落细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三明市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协同中心”,实施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深入学校上思政课,推动“移动”思政课育人品牌,打好立德树人组合拳。
在列东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师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人生第一粒扣子”专题讲座;来自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妆映征途”实践队,用“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巾帼红色资源”活起来;明溪县城关小学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载体,通过主题班会、文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思政课的讲台越广阔,青年一代的思想根基就筑得越牢固。
发展未有穷尽,奋进永不言止。立足新起点,我市将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一盘棋”谋教育、“一条心”抓教育、“一股劲”兴教育,继续打造一批质量优良、人民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