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10月15日

真测评还是赚流量

第三方测评背后的虚与实

●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新出的数码产品性价比如何,是否值得入手?想买的口红色号适合什么肤色,到底该不该尝试?……如今,不少人迷上了测评视频,不仅习惯下单前先搜索观看测评视频,连日常生活中也爱看着这类视频“下饭”。

中消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也让各大网络平台诞生了一批看似专业的测评博主,他们的测评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测评结果各不相同,一些低质内容在无形中扰乱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线上测评 热度飙升

打开社交平台,位于推荐栏前列的第三方测评视频内容涉及家电、美妆、服装、美食、酒店等领域,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视频风格大多轻快幽默,鲜活全面地展示了产品的质量情况和使用体验。

浏览主页可以发现,这些头部测评博主的粉丝数量大多在几十万到数百万,一条测评视频的点赞量、评论数和收藏量均可过万,还有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对产品的看法。

对于层出不穷的测评视频,有网友表示,相较于滤镜堆叠的宣传广告,这些“真消费、真使用”的博主专业性更强,通过他们的对比试验、检测分析,有利于打破消费环节中商家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沉浸式的测评内容,还能让消费者在尚未购入产品时就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

测评视频越发火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各大测评博主推荐的产品种类繁多,这些究竟靠谱吗?家住三元区的吴女士深有体会。

不久前,吴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了一条美妆测评视频。在时长约三分钟的视频里,博主分别测评了五款不同品牌的粉底液,其中一款号称含养肤成分、可持妆8小时的产品引起了她的兴趣,当即下单购买,可使用后的实际效果却让她直呼上当。

“这款粉底液不仅没有长久持妆的效果,用了两次以后脸上还起了红疹,实际功效和视频里宣传的完全是两回事!”回忆起这段消费经历,吴女士至今仍气愤不已。

生活中,和吴女士有相同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部分博主专业测评水平不足,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客观的产品信息,是造成消费者被误导的主要因素。

踩一捧一 暗藏玄机

何为“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发布,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眼下,内容有趣、干货满满,是多数消费者选择观看测评视频的主要原因。但网络测评质量的参差不齐,也将第三方测评变味、跑偏的乱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记者随机点开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测评博主视频,一条关于网红零食测评的视频标题中带着“无广纯分享”字眼,然而细看实际内容却并非如此。视频中,博主一共试吃了十款零食,对于零食品质的评价是好坏参半,测评形式从口味分享到成分分析,看似严谨客观,实则暗藏玄机。

视频中,博主推荐的五款零食,其中有三款可以直接在该博主的主页商店里购买,且销量大多破万。产品品质是否真如博主测评一般?评论区有网友反馈:“说是活动优惠价,但实际下单价格比其他平台还贵,一点都不划算!”“博主推荐时说是纯天然、零添加,但配料表里分明就有好几款食品含有添加剂。”……诸如此类的质疑声音,夹杂在成批的默认好评中。

此前,中消协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监督显示,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测评标准有问题,其中多为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还有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情况。显然,第三方测评规模的快速扩张,让许多商家形成了全新的线上带货模式。

擦亮双眼 谨慎辨别

博主对两款手机进行横向测评时,仅通过口述方式展示产品外观和性能,在测评性能时使用简单操作并用文字表述,未用辅助仪器或软件进行测试或数据对比,涉嫌自立测评标准;

博主在视频作品中对两款护肤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视频中提到“用一次就能瞬间提亮”以及“效果最快、最猛”等绝对性词语,涉嫌虚假测评;

打假博主在测评料理机、地板清洁液、语音声控灯三款产品时,对测试结果表现较好的商品设置电商平台跳转链接,诱导消费者购买,涉嫌商业性广告……

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测评标准,因第三方测评导致的消费纠纷屡见不鲜。如何让第三方测评的受众看得安心、买得放心?

去年5月,《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今年3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第三方测评工作指南》团体标准,进一步引导测评博主当好“裁判员”。可以看出,为了让第三方测评有章可循,各级有关部门已开始行动。不过记者从市市场监督局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尚未接到省里针对第三方测评内容监管的相关规定通知。

就消费者本身而言,还需要提高警惕,理性看待第三方测评,在购物前多做功课了解真实情况,综合对比多方测评信息,以获得更加全面客观的测评结果。同时,注意查看其他消费者的真实反馈,留意测评博主与品牌方之间是否存在商业合作关系,避免盲目跟风。

--> 2024-10-15 真测评还是赚流量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9052.html 1 第三方测评背后的虚与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