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是理学大师,在文学艺术上也颇有造诣,朱熹传世诗词一千余首,除了诗文,他对古琴艺术也有独到的见解,并有琴谱等传世。
“宋五子中,唯文公诗学功候为深 ”“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纪晓岚、钱钟书等人的评价足见朱熹的诗文造诣。
朱熹在早、中、晚年不同时期都留下了众多咏物明志、即景抒情、哲理思辩、教化警戒、治学论道、酬和唱对、忧时伤世、恤民爱物等内容的诗词佳作。近年来,尤溪县请专家整理出《朱熹诗选鉴赏》,对161首朱熹诗作做了注解。10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考亭论坛在尤溪召开,本版推出朱熹诗作选登。让我们一同品读朱子诗词,体悟这位思想大家的诗情理趣,在如歌的行板中,书写出朱子文化的时代新篇。
残 腊①
残腊生春序,② 愁霖逼岁昏。③
小红敷艳萼,④ 众绿披陈根。⑤
阴壑泉方注,⑥ 原田水欲浑。⑦
农家向东作, 百事集柴门。⑧
【注释】
①残腊:残冬腊月,此处指岁末。②春序:序,季节。韩偓《登南神光寺塔院》诗:“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春序即春天时节。③愁霖:令人生厌的冬雨。岁昏:农历年末。④ 敷:涂抹。小红:此处比喻淡红。艳萼:萼,为“花萼”的简称,艳萼,此处指花的叶瓣。⑤ 披:覆盖。 陈根:老根。⑥泉方注:方,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此引申为刚开始。句意是泉水刚开始冒出。⑦原田:农夫耕作的水田。⑧上两句是说:农夫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着春耕了。
【背景】
这首诗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按朱熹自注写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辛未,朱熹22岁。他自中进士后长久待次在家,心情十分焦虑。朱熹在铨试中等,被授予左迪功郎、厦门同安县主簿后,却迟迟未能上任。此时他根据地方府县的要求,行役(公务,即调查民情)邵武、建阳间,他关心民瘼、体恤民情,却无法实施他的政治抱负。但他还是坚信残冬过后便是春天,离自己的希望不远了,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浅析】
这是一首意境清新,描写生动细腻的写景佳作。前四句表示,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于残冬岁末阴冷的霖雨里,看出了春天来临的消息;花萼上已露出淡淡的红色,枯槁的草根上又铺上一层新绿,这就是春天已归来的征候。近代英国诗人雪莱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而我国十二世纪的诗人、哲学家朱熹就吟出了“残腊生春序”的千古绝唱。在此诗中,诗人精辟地使用 了多个动词或形容词,作为诗眼,把闽北农村冬尽春回的景物写得惟妙惟肖,热气腾腾,反映了青少年朱熹热爱农村,向往美好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新 竹
春雷殷岩际,① 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 戢戢已抽萌。②
坐获幽林赏, 端居无俗情。③
【注释】
①殷:震动。司马相如《上林赋》:“殷天动地。”《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②戢戢:聚集貌。③俗情:世俗的烦愁。
【背景】
此诗为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壬申春,朱熹在崇安五夫家居时所写,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在此前一年,他已铨试授左迪功郎、同安县主簿。十年寒窗,终于金榜题名,为官有日,他踌躇满志,便写下这首诗。
【浅析】
这首诗通过对幽草齐发、竹子抽萌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赞颂了春雷催万物萌生的威力,抒发了诗人对前途事业的乐观主义情操。
夜雨二首
拥衾独宿听寒雨,① 声在荒庭竹树间。②
万里故园今夜永,③ 遥知风雪满前山。④
故山风雪深寒夜, 只有梅花独自香。
此日无人问消息,⑤ 不应憔悴损芳年。⑥
【注释】
①拥衾:裹着被子。衾,被子。 ②荒庭:荒芜的庭院。③故园:故乡。永:长。 ④遥知:远知,料知。前山:指故乡的前山。⑤无人问消息:隐喻自己被冷落。⑥憔悴:困顿萎靡貌。《楚词·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此处指精神不振。芳年:美好的年岁。
【背景】
此诗为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癸酉冬在同安主簿任所写。但诗人并不满足现有官职,感叹自己的抱负难施,他浮想联翩写下了诗二首,以寄托他的情怀。
【浅析】
此时的诗人拥衾独宿,遥望万里故园,渐渐寒雨,不禁想起遥远的闽北山区此日定然大雪纷飞。继则设想万木萧疏的风雪寒夜,独有寒梅吐艳飘香。然后通过对寒梅的赞美,寓情于景,隐含自己怀才不遇,“无人问消息”的苦闷心情。但诗人并不消沉,“憔悴损芳年”,而是要面对现实,振作有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同安官舍夜作①
官署夜方寂, 幽林生月初。②
闲居秋意远, 花香寒露濡。③
故园异时节,④ 欲归怀简书。⑤
聊从西轩卧, 尘思一萧疏。⑥
【注释】
①官舍:即同安县衙的西厢房。②生月初:月亮刚从树林里升起的时刻。③濡:沾湿。《礼记·祭义》:“春雨露既濡。”④故园:指崇安五夫。异:不相同。⑤简书: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此指包括书籍在内的行李。⑥“聊从”二句:聊:姑且,勉强,凑合。尘思:旧指思虑世俗的事,尘俗之事。萧疏:稀疏。元·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句意是说,姑且在西厢房躺下休息,把所思虑的世间俗事暂时放下,人也感到轻松了许多。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丙子深秋。诗人同安主簿任已满四年,正准备整理行囊回家,而接替他的人还未到,他只能在那无聊地等待着,那种归心似箭、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是诗人当时心态的真实反映。
【浅析】
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诗人所处环境,“寂”“幽”二字点出了官府幽静而孤寂的环境特征,这对烘托主人翁的心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三四句描写时令的更替,点出时令与心灵的共鸣作用。五六句以对故园时节的猜想和即将离任的准备,隐藏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七八句面对复杂的心情,诗人采取简单的排忧方法,卧床休息,把所思虑的俗事暂且搁下。
寄籍溪胡丈及刘恭父二首 ①
先生去上芸香阁。② 阁老新峨豸角冠。③
留取幽人卧空谷, ④ 一川风月要人看。⑤
甕牖前头翠作屏,⑥ 晚来相对静仪刑。⑦
浮云一任闲舒卷,⑧ 万古青山只么青。⑨
【注释】
①籍溪胡丈:指胡宪,字原仲,居籍溪,故曰籍溪胡丈。恭父,即刘珙,刘子羽长子。②芸香阁:亦作“芸台”,焚香草闢虫藏书之地。亦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 ③阁老:指刘珙,因新任监察官,故称阁老。唐代以中书舍人年长者为“阁老”。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皆可称阁老。明代大学士和翰林学士入阁办事者为阁老,不限于内阁阁臣。峨:戴。峨冠博带,高冠阔带,古代形容士大夫的装束。 豸角冠:古代执法官戴的帽子。④幽人:清幽之人,指诗人自己。⑤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此指朱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⑥甕牖:以破瓦之口为窗,喻贫穷人家的窗口。 翠作屏:指青山为屏。 ⑦仪形:法式、榜样。《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句意以山的稳重闲静为榜样。 ⑧“浮云”句:比喻官场。闲:平常,不打紧。 ⑨只么:这么、如此。
【背景】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己卯,籍溪胡宪被招为大理司直,未行,后改授秘书省正字,朱熹曾赋诗送别。胡宪入都不久,刘珙(恭父)也自秘书丞调监察御史。他两人遂共同致函招朱熹入都供职,希望他有所作为,而朱熹却作诗自吐幽人空谷高卧的怀抱。因为朱熹此时对朝中权奸当道颇感失望,不愿出仕,乃赋此诗申谢。
【浅析】
此诗大意是,第一首:写胡丈及友刘兄均入京任要职,值得钦羡;留下我高卧空山,安于与风月相伴。第二首:自言我身居农村,生活虽清贫,但立身处世有如青山端庄持重;我无意于功名,宁愿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为万古青山保持高尚节操。诗人通过“浮云”“青山”等眼前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他自身清白自守,不随波逐流的高洁情怀。
林间残雪时落铿然有声
青鞋布袜踏琼瑶,① 十里晴林未觉遥。②
忽复空枝堕残白,③ 恍疑鸣璬落丛霄。④
【注释】
①琼瑶:此指残留的积雪。②晴林:疏朗的树林。③“忽复”句:忽复:忽然。堕:坠下。残白:残雪。④璬( jiao ):是名贵的一种玉。
【背景】
这首七绝诗为朱熹于乾道四年正月所作。时年朱熹的《困学恐闻编》和《训蒙绝句》二书成。而《困学恐闻编》不仅是总结,也是告别,他的思想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恐闻时期。
【浅析】
前两句描写诗人行走于雪后林中,身心俱悦,沉浸在静谧纯净里。末二句中的“空枝”在雪中本也不多见,只因其不起眼,难以引起注意。可能是微风摇枝,可能是栖鸟惊起,“残白”落下。诗人主观感受是鸣玉由九天陨落。静极的雪景中,稍有响动,诗人平静的审美感受都会被打破,而激发新的审美体验。
题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图①
湘夫人
潇湘木落时,② 玉佩秋风起。③
日暮怅何之, 寂寞寒江水。
湘 君
夫君行不归,④ 日夕空凝伫。⑤
目断九嶷岑,⑥ 回头泪如雨。
【注释】
①二妃: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舜嗣位后,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长为后,次为妃。梁任访《述异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之山,二妃奔丧,泪下竹斑。”又据传:舜死,娥皇女英悲恸,遂双双投湘水而死,成为湘水之神,称为湘夫人。②“玉佩”句,《山海经·中山经》:“帝(指尧帝)之二女居之(指洞庭之山,即今君山)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③玉佩,指湘夫人身上玉石制的佩饰。湘夫人出游时玉佩动,秋风起。④夫君:指舜帝。 ⑤凝伫:凝目伫望。⑥九嶷岑:指湖南九嶷山。《史记·五帝纪·舜》:“(舜)葬于江南九嶷山。”九嶷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南。
【背景】
宋乾道七年(1171年)辛卯,朱熹赴尤溪祭祀其父朱松,与知县石子重商谈修建韦斋事宜时,并为其父任所亲书“韦斋旧治”四字以示纪念。清《南溪书院志》卷一载:“乾道七年,文公四十二岁,回尤溪访其友人石子重商为其先君兴建韦斋事。”在县衙宗室里发现藏有两幅二妃图,便为之二妃图题写二诗。
【浅析】
诗中以传说中的娥皇女英为丈夫舜帝殉情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两位女神寂寞寒江,日夕凝伫,目断九嶷,怅望夫君的感人形象,歌颂了她们无限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潇江木落”“寂寞寒江”寥寥数语,渲染出一派悲凉的气氛。应该指出的是: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在此诗中对两位女神却极表赞美、同情,这除了她俩是“女神”,不同凡俗之外,又因其夫君是古之圣帝,两位女神之殉情,符合儒家的敬贤崇圣、夫唱妇随的纲常礼教思想。
尤溪县学观大阁①
令尹弦歌不下堂,② 叱嗟层观丽扶桑。③
朱甍碧瓦临无地,④ 散帙投壶乐未央。⑤
得意溪山供徙倚,⑥ 忘情鱼鸟共徜徉。⑦
应观物我同根处,⑧ 剖破藩篱即大方。⑨
【注释】
①观大阁:尤溪县学即旧儒学,位于尤溪潘山。宋绍兴间知县林嶷首建。宋乾道九年知县石子重对其重新修葺,又在儒学内新建了传心阁、崇德斋、广业斋、居仁斋、由义斋和尊经阁等。 ②令尹:指尤溪知县林嶷,与朱熹友善。 弦歌:指诵读。③层观:高耸的楼观。④甍:屋脊。朱:红色。碧:青绿色。临无地:形容阁顶之高。唐王勃《滕王阁序》有“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⑤散帙:打开书本。投壶:原为古代宴会礼制,宾主依次用矢投向盛旧的壶口,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饮酒,此处指歌酒等娱乐活动。未央:未尽。 ⑥“得意”句:溪,指观大阁面前的溪流“青印溪”。山:指潘山。⑦徜徉:徘徊,流连。⑧物我同根:即外物与己身同一根源。⑨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围栅。引申为学习上的屏障。大方:根本的法则。
【背景】
这首诗明嘉靖和民国《尤溪县志》卷三记载,为南宋绍兴年间,知县林嶷建县学“观大阁”,朱熹为之赋诗《观大阁》。此说更为合理,但具体时间不详。亦云是朱熹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癸巳,朱熹好友石子重任尤溪知县,是年,修葺了尤溪县学,朱熹应其所请,撰写了《南剑州尤溪县学记》,并为崇德斋、广业斋、居仁斋、由义斋题铭,并写了这首诗。
【浅析】
诗的首句赞扬了尤溪县令的好学博学。二至四句描写尤溪县学房舍巍峨壮观和弦歌不绝的情景,赞扬了石子重重教兴文的功绩。五六句,称赞此地鱼鸟共乐的自然风景。最后两句写感悟,体现了诗人“民胞物与”和 “物我同乐”的仁者胸怀。
庚申立春前一日
雪花寒送腊,① 梅萼暖生春。②
岁晚江村路, 云迷景更新。
【注释】
①腊(旧读zha):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此处指岁末。②萼:花萼。花最外面一轮的绿色叶状薄片。
【背景】
此诗为庆元六年(1200年)庚申立春前一日所写。此时距朱熹逝世之日仅三个来月,老人罹庆元党禁的种种精神压力,贫病交加,但他仍坚强不屈,对理学,对人生,对国家的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念,他始终相信“吾道不孤”。
【浅析】
此诗的大意是:雪花飘舞,严寒送走了岁末,但老梅的花萼中又透露出阳春的消息。在此腊尽冬残(亦喻晚年)之际,我徘徊在江村路上,只见眼前云遮雾障,一片迷茫。但云雾终将消散,前景会更加美好。不言而喻,这里所指的云迷自然是指朝中奸邪等恶势力。全诗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揭示了光明终将取代黑暗、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的客观规律。
(作者 陈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