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鉴
前几天,我前往三明市白沙街道“西江悦”附近的廉租新村探访朋友,开门的是一位50出头,衣服整洁、面带微笑,目光有点呆痴的矮个男人,他是三明市长安小学退休教师付喜英的小叔子王诚(化名)。
“阿弟,来,尝尝这个。”饭桌上,付喜英把刚煮好的肉粽特意摆在小叔子面前。40多年前,从付喜英嫁进王家开始,她就协助婆婆把这个先天智障的小叔子当成孩子一样照顾。
“啪”地一声,王诚一不小心把碗扣在自己身上,洗过澡刚刚换好的衣服又被油腻的粽子弄脏了。付喜英赶紧为小叔子檫干净脸,拿来一身干净的衣服给他换上,“阿弟本来就痴,要是穿戴再不整洁,怕别人要笑他、欺负他。”吃完饭,付喜英让小叔子在走廊上行走活动,但是不让他上下电梯,她说阿弟说话不清楚,万一自己一个人下楼,在外迷路了,回不了家。近期,付喜英的爱人王镛因脚趾骨裂,行动不便,小叔子的日常生活更是全靠她一个人照顾。
15年前,付喜英年近八旬的婆婆病重,老太太临终前把付喜英叫到了床前,郑重地对她说:“我走后,丧事一切从简,小儿子就托付给你和他大哥了,交给你们我放心。”“妈,你放心吧,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我决不会亏待小兄弟的。”就是这样一份嘱托和承诺,让付喜英肩负起了这个重担。
如今,年近古稀的付喜英,对于照顾王诚的重担,她也确实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邻里、亲友聊天时,大家都感叹付喜英这一辈子走过来真不容易,丈夫王镛退休前是三明钢铁厂的中层干部,工作任劳任怨,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劳模,退休后又出任三钢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工作繁忙,大部分家务和照顾小叔子的日常生活都由她承担,这么多年来,付喜英一直像照顾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小叔子,真难为她这个老嫂子。
这两年,有人建议他们夫妇将小叔子送到社会福利院,他们坚决不肯,夫妇俩担心王诚生活无法自理,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付喜英说:“只要自己能做,就要照顾好残疾小叔子,这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承诺,因为照顾自己的兄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是一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