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电业局红歌拉歌比赛现场 (林文斌 摄)

2008年8月,位于建宁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开园。
(杨福明 摄)

交响诗组歌《风展红旗如画》剧照
(周志鸿 摄)
●本报记者 曾凤清
历史,选择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
红色,融入热土,化作精神富矿,积蓄磅礴的发展动力。
时代,赋予重任,激发红色热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一区三地” 风展红旗如画
红色三明,是毛泽东同志赋词描绘的“风展红旗如画”。
6月11日上午,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上,一支由百名记者组成的队伍,从这片红土地再出发,去探寻“初心”的源头。由中宣部组织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当日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四地同时举行。
关于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奋斗和牺牲,国家从未忘记,历史永远铭记。
这里,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革命火种开始在三明点燃。1930年春,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途经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此后,革命星火不息,三明全域成为中央苏区。
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里的这些文字,清晰地镌刻着那段历史。
这里,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自1928年春建立第一个党组织之后,三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拼搏,前赴后继,坚持革命斗争,延续革命火种,直到1949年解放,赢得了20多年“红旗不倒”的赞誉。
这里,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重要的革命实践,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8位曾在三明战斗生活过。
“一区三地”,每一个称誉的背后,都写满了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奉献与牺牲;“风展红旗如画”,旌旗猎猎的画卷,由无数英烈用流血牺牲来绘就。
85年前,一场伟大的行军,正是从这片红土地上起步。长征途中,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长征途中,伤亡极其惨重。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76人,在册革命烈士6610人,还有许多烈士没能留下英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三明籍仅有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人民实行最疯狂、最残酷的报复性屠杀和前所未有的抢掠焚烧。全市被毁灭村庄295个,被烧毁房屋62016间,被灭绝户12832户,土地荒芜52062亩,因饥饿死亡35968人,遭敌杀害7300多人,被敌人抓走5477人,下落不明7910人……
数字,触目惊心。
更触动人心的,则是背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动情感人 讲好红色故事
铭记历史,不忘来路。从今年5月份开始,一场又一场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活动,在我市自下而上,层层举行。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各个年龄层的人,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了解了红土地上革命先烈们的牺牲。一场场触动人心的讲述,让讲述者和聆听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清晰地明白,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的故事,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来、如何而来。
全域发动,全员参与。过去的4个多月里,全市共举办红色三明故事宣讲2544场,参与宣讲选手16447人,近20万观众现场聆听,390多万人次观看融媒体直播。
这一次,风展红旗如画,成就的是一场思想的洗礼。“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幸存者,我有理由有必要把这段红色历史讲解好,让人们更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干好每一天……”这是96岁的抗战老兵郝滔讲述的“初心”与“使命”。
“通过红色故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件棉衣的温暖。我一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这是10岁的小学生戴晨希讲述的收获和感动。
“红色故事里,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变得鲜活具体,英雄人物的所思所想全都真实可感,作为年轻党员,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是年轻的党员干部詹德贵的感悟和体会。
如何让当代青年理解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故事,是一座桥梁。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部门收集整理,各县(市、区)配合编印《红色三明故事》,汇集了72个重点红色故事。在此基础上,一套包含两册书在内的“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读本,正在加紧编制。
如今,红色三明故事,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倾听者和讲述者。
6月11日,50余名正在宁化参加“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聆听“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报告会;7月2日,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分队,应邀晋京参加国家财政部主题党课活动,标志着红色三明故事巡回宣讲高位开启;7月5日,三明市委中心组举行红色三明故事专场宣讲汇报会,开国中将韩伟之子韩京京作《〈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解读》专题讲座;7月初,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来明录制“风展红旗如画”专题节目,4名少儿选手登台宣讲红色三明故事……
红色故事讲述的方式也愈发精彩多样。8月29日,我市原创的“风展红旗如画”交响诗组歌《军号嘹亮》在三明影剧院演出,这部多次获奖的原创奖此前多次赴外地演出。同时,一台名为《风展红旗如画》的情景剧,也正在加紧筹划。
舞台剧、图片展、演讲……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展示着三明“一区三地”的红色贡献,持续扩大红色三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在学习强囯、央视新闻移动端等一批高端融媒体平台上,有关红色三明故事的作品视频,更是引发读者、观众的广泛关注。红色三明故事走出三明、走向八闽、走向全国,传遍山山水水。
保护传承 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是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
今年5月,我市制定《中央苏区工作组工作方案》,着力在研究对接中央苏区政策、强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讲好中央苏区红色故事上下功夫、求突破。“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新时代三明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三明蹄疾步稳。
从2007年起,我市积极推进“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12个县(市、区)均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和“中央苏区范围”。与此同时,三明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央红军村”命名保护工作,先后命名了25个“中央红军村”,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典型。
遗址遗迹,是解读红色文化基因的密码本。2017年3月1日,《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在全省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拧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发条”。两年多来,我市以贯彻落实《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为抓手,扎实做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
2017年11月,市政府公布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2017年底,编制完成《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2018年3月,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设立红色文化专项保护基金400万元……如今,三明红色文化遗址正焕发时代荣光,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基地。
今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我市12个县(市、区)全部入选。2018年,新增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26处95个点革命旧址成功升格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批革命旧址向上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开展一批革命旧址抢救性修缮项目。我市还编制《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9-2020)》,组织省评审专家对全市113个革命旧址修缮方案进行审定,同时,8个革命旧址陈列展示项目也正在开展。
对红色资源的大力挖掘,让三明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凝心聚力 激励红色担当
精神的力量,无形却有力!
9月18日下午,在宁化县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一批省属企业党员干部在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一批红色旧址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各红色旧址已接待主题教育党课、党日、团日、队日活动300多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近万人次。
通过挖掘资源、对接政策、激发活力,我市红色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助力三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
在福州工作的朱芳提前和朋友约好,国庆假期要带上孩子一块到三明来一场红色旅游。她说:“三明是我的老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带上朋友和孩子,在这片红土地上重温革命历史,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着力推进资源整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和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的开展,推进“红色+绿色生态”“红色+美丽乡村”“红色+历史人文”“红色+A级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2018年,全市共推进11个红色旅游点建设,总投资1.36亿元,完成投资3000万元。其中,宁化县北山革命纪念园、沙县荷山红军遗址分别获评国家3A、2A级旅游景区。
红色印迹成为“悠然三明四季行”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每一场主题活动中植入三明红色基因,使红色文化成为三明响亮的城市名片。同时,三明以闽、粤、赣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协作区为平台,协同整合省、市红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送、线路互通、联点成线、串线成网”的旅游共同体形成,联手打造以原中央苏区县为重点的红色苏区之旅。
弘扬红色精神,汲取信仰力量。在今年的“五比五晒”竞赛活动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奋力作为,切实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1-8月,我市共有7个单位推动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批复材料12件;有14个部门争取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29项典型经验推广和试点示范;我市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稀土产业园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家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第五次部际联席会议议题;全市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33.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8亿元,增长3.46%;18个市直部门招商引进新项目……红色的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助推着红土地的发展。
守初心、担使命。当前我市积极打造e三明平台,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9月14日,e三明注册用户数近46万人,“随手拍”受理量突破1万件,受理群众网上申报件5748件,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干部发力,正源于氛围聚力。9月21日上午,三明市直系统“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在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举行,1500多名党员干部集中活动,飘扬的红旗中、昂扬的歌声里,一种红色的力量在不断地传递、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