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岩松
沪明文旅产业项目对口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进入室内装修阶段;
获得2024年对口合作项目资金支持的清流县拔里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一期)项目即将开工;
延伸明溪县生物医药产业链条的沪明对口合作项目博悦高技术壁垒药物生产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实施项目规划设计;
……
立夏时节,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项目不断落地、产业蓄势启航,沪明对口合作驶入“快车道”。
优势互补 赋能产业发展
4月24日,上海浦东新区金桥(永安)产业园在永安揭牌,这是上海金桥管理局和我市永安合作共建的新型产业发展载体,标志着产业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是全国首批 11 个、全省唯一的石墨烯产业示范基地,同时拥有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石墨烯产业链集聚初步形成;上海人才、市场、科研力量优势明显。如何互利共赢?
充分发挥上海融资、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以及永安产业链基地优势,探索“上海总部+永安基地”“上海研发+永安制造 ”,整合产投基金,对接优质的新型碳材料项目进行产业投资,引导其入驻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和金桥(永安)产业园。这是沪明两地推动产业合作的一个缩影。
两年来,沪明两地间开展深入互访活动,签订各层级、各领域对口合作协议,明确多个重点合作领域……一系列交流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沪明两地交流愈加深入,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上海科技优势明显,目前,上海已经将三明纳入“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地区,三明共选任33名上海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设立创新联合体9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6个。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沪明对口合作签约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340.3亿元;其中,2023年全市共签约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205.62亿元。
优势互补、共赢未来,沪明双向赋能,谱写了产业振兴的“乐章”,奏响了沪明产业合作的生动“音符”。
携手奋进 增添发展动能
日前,位于三元区岩前镇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内的上海墨砾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一期3000吨项目的先导项目正式投产。
这一项目是沪明对口合作的成果,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0亩,结合当前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发展前景,预计整体达产后将实现15亿元至2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并提供400个工作岗位。
项目落地建设离不开谋划招引。今年3月,沪明临港产业园举行的招商活动中,园万鑫华包装制品建设项目、德胜寅全光网全光口终端产品产业化建设项目成功签约,成为首批落地沪明临港产业园项目。
去年11月,在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招商推介会上,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三明高新区签订共建沪明临港产业园项目,拟引进高新企业投资规模达20亿元。双方将围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中医药等产业,建成集研发、生产、智能制造、功能配套于一体的百亿产业园。
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3年2月,三明市出台《三明市支持沪明对口合作专项优惠措施》,制定数十条专项优惠措施,支持和鼓励上海企业来三明投资。按照《上海市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上海市已下达2023年对口合作9000万元专项资金计划,支持三明20个项目建设。
两地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围绕三大产业,涵盖税收、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为沪明对口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个个项目的签约、开工、建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磅礴能量。
夯实服务 厚培营商沃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的沃土。近年来,我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便利三明”,建立了统筹协调、跟踪通报、考核督查等工作机制,解决了一些企业和群众关切的问题。
随着沪明对口合作不断深入,两地“跨省通办”事项变得愈发便利。我市先后三次赴上海与杨浦区、虹口区、长宁区签订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多次牵头组织全市各有关部门单位与上海市三区对口部门单位沟通协调,分别确定与杨浦区85项、虹口区34项、长宁区83项对口“跨省通办”事项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共办理近500件业务。并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签订异地帮办框架协议,不断加深互通合作,获得两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
此外,我市积极推广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e三明APP和自助服务终端等政务服务平台,对网上办事大厅等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打造“一网通办”。 目前,我市共投入126台“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已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全覆盖,并延伸至酒店、园区、派出所、汽车站和医院等场所。
通过“取经”、学习,我市不断夯实政务服务,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沪明对口合作厚培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