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5月23日

“链”上发力,壮大生态农业资源库

●梁梦婷 黄言亮 吴火招

我市立足农业大市资源禀赋优势,全要素多维度提升产业水平,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绿富双赢的生态之路。

生态种养

促进增产增收

眼下,走进将乐县水南镇乾滩村绿景农鱼稻共生稻田基地,连绵不断的秧田与青翠远山、美丽村舍构成一幅怡人的田园画卷。

“‘鱼稻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能增加农田利用率,还能拓展生态可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绿景农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跃华介绍,2022年,公司引进宜优嘉7水稻品种,相较于传统水稻,新品种植株可达1.7米,能有效防止鸟类捕食稻花鱼,更适合鱼稻共生模式。

在鱼稻共生模式中,鱼啄食杂草和害虫,由鱼产生的粪便成为水稻的肥料,生长中的水稻又能引来昆虫为鱼提供食物,形成了良好的稻田生态循环模式。如今,每到收获时节,乾滩村便呈现出一幅“稻在水中长,鱼在稻下游”的和谐画面。

郑跃华说,相比传统的水稻种植,鱼稻共生田每亩可以收550公斤左右干谷,收购价大约在4元/公斤,还可以养50多公斤售价高于一般养殖鱼类的“稻花鱼”,每公斤收购价40多元,预计亩产值超过4000元。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基地还探索出农事体验、教育研学等农旅项目开发,让游客体验“张网捕鱼”“浑水摸鱼”的乐趣,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围绕“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统筹规划,将乐县全力实施金溪流域农业生态提升工程,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食用菌、脐橙、红菇、多花黄精等特色种养基地,持续强化“山水将乐”公共品牌建设,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培育果蔬采摘、休闲观光、写生摄影等农旅融合产业,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

好生态,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底气;聚人才,是产业稳步向新的推动力。

将乐县先后选派92名乡土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指导2320场次,现场接受农户咨询4251人次。探索组建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跟踪联系在外优秀人才339人,推动80余名优秀青年来将乐创业,打造柳澜研舍、白石洞风情小寨项目、鹭鸣湾农旅融合康养旅游基地等25个乡村振兴创业示范点。

因地制宜

壮大产业链条

在清流县赖坊镇赖武村,一片1600多亩的油茶林迸发着绿色生机。

“我们这几年一直使用肥效更强的鸡粪有机肥,改良土壤的同时,花果长势更饱满,产量也随之提升。”清流县山珍源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轩毅所说的鸡粪有机肥,正是来源于本镇的蛋鸡场,距离近、运输方便,为企业节省了30%左右的运输成本。

企业特色生产模式的成型,得益于清流县“蛋鸡—有机肥—茶园果园”的生态农业模式。

自2014年引进第一家现代化蛋鸡养殖企业——福建省大丰山禽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来,清流县坚持采取以商招商、以诚引商,逐步壮大蛋鸡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清流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5家现代化蛋鸡企业,5个鸡粪有机肥加工车间,年产有机肥8.5万吨,产值4000多万元……蛋鸡场为本地禽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经过专业化处理的鸡舍污水可用于周边山林、果树施肥。一枚鸡蛋,在清流孵出了一条生态产业链。

为了继续提升蛋鸡产业附加值,清流县鼓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建设,现已注册3个鸡蛋商标和1个有机肥商标,并通过电商平台,开辟线上销售渠道。

践行大食物观,走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不同地域条件有着各不相同的破题思路。立足于生态优势,针对性谋划布局,三明生态农业产业正在各地全面开花:

大田县将废弃秸秆变废为宝,通过与省农科院、省农林大、三明市农科院等院校合作,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2023年秸秆利用率达94.75%;

建宁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生产中产生的梨枝条、莲子壳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发展食用菌等产品的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宁化县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水土流失荒山坡地等发展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保经济作物,形成特色产业或集约化经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市一个个特色种养、现代农业项目加速发展,一批批标准化、示范性生态农场提档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多元食物供给相互促进的实践正在接续上演。

--> 2024-05-23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2810.html 1 “链”上发力,壮大生态农业资源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