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记者站 邱东莲
“我们这里重视发展文化事业,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红军住过的旧房子都保护得很好,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清流县长校镇的李春华对镇里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长校,位于清流县南大门,古称“长教”,取祖先来自长安之“长”,居闽越地教(校)溪河畔而得名。长校是革命老区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韭菜开花一杆心,剪掉髻子当红军,保佑红军万万岁,剪掉髻子也甘心……”清流是原中央苏区21县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清流有6000余名儿女参加红军、投身革命,1931年先后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和中共清流地方党组织。长校镇是革命老区乡镇,在当年的烽火岁月里,长校人民积极为红军筹粮筹款,送子送夫参军参战,留下了宝贵的红军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红三十四师101团部等红色旧址群,是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长校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县现存100余条红色标语,一半以上在长校。”清流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王宜峻介绍,长校镇还建设红军广场、苏区广场、初心实践馆等场馆,努力打造中央苏区乡苏维埃政权实践地红色品牌。
“长校拔龙祈民安,茶壶酒具白锡打,金钗银镯客家蓝,十番锣鼓敲起来,乡村振兴大步迈。”这首打油诗生动地描绘出长校的客家元素,目前,长校有10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长校镇全力挖掘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建设中华客家祖山文化园、客家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成为清流县弘扬客家精神,增进客属乡亲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我们正依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文旅古镇。”长校镇党委书记吴建坤说,通过规划建设客家“非遗”特色小镇,灵台山文旅康养等项目,着力客家文化与青山绿水,传统村落整合发展,促进文化经济再生,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