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罗 姮 王 琨 文/图
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为我国的“双碳”“碳市场”“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等减排战略、制度、措施的推进吹响了新的号角。
茶叶是我省的千亿支柱产业之一,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山地茶园生产面积超过380万亩,茶园生态也是我省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因此,从全省区域看,挖掘茶园碳汇潜力无限。
茶园生态碳汇
5月14日,易志刚和李强又一次来到位于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茶山的福建尤溪红茶科技小院,观察茶叶生长情况。
易志刚是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21级博士研究生。他们正在做“碳中和”及“三茶”统筹背景下,茶园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研究。“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促进三茶统筹,以茶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和茶文化可持续发展。”在红茶科技小院旁,易志刚教授向记者介绍。
易志刚告诉记者,研究示范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约60亩,分为项目1和项目2。其中,项目1位于科技小院正南方,2019年开始规划实施,样地总面积约15亩,三个小区分别为三种不同的肥料替代施用方式,分布在每个区域的不同坡位高度位;项目2位于科技小院西北侧,2021年开始规划实施,样地总面积约45亩,分为5个小区,其中在4个小区规划化肥与生物炭、有机肥和炭基肥组合处理试验,每个小区设置4种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样方随机布置在各个小区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高度。
李强于2021年考上博士研究生,并加入到这个项目中,目前进行的是项目2。“对农业碳汇并不陌生,10多年前我就在做相关内容,当时在内蒙古做的是草原碳汇相关方法学的研究。相比较草原碳汇,茶园碳汇要复杂得多。”李强瘦高个子,脚穿运动鞋,身穿黑色运动裤、圆领蓝T恤外披灰色防晒衣,头上戴一顶白色棒球帽,由于常在户外采样,脸庞被晒得黝黑。
茶园碳汇包括植被碳汇和土壤碳汇。其中,植被碳汇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土壤碳汇通过植被碳与凋落物分解输入实现对有机碳的富积和固存。
碳科技进茶园
茶树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木本经济作物之一,茶树植被为常绿灌丛,具有现存量大、收益高,覆盖率高、生产周期长、人为干扰频率低等特点,是一种高效高值的生态碳汇,其固碳能力高于一般农耕地。
高产期的茶园每公顷碳储量能达到30.6吨。“茶园管理措施对茶树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茶园间作、合理套种、定期修剪等精细化措施能优化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茶叶的产量。”易志刚教授说。
研究表明,人工生态茶园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单一种植茶园提高了121.6%,生物量产出提高215.5%。茶园植被光合过程就是碳积累过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可以增强茶园植被碳汇能力;茶树生物量越高,茶园植被的固碳能力越强。
多年来,光兴生态茶园通过套种桂花、樱花等乔木植株来增加茶园漫反射光照强度,从而提升其总净光合速率,增加茶树生物产量。此外,茶山内还通过套种银叶金合欢、油茶花、紫云英、印度豇豆等草本豆科植物,通过其特有的根瘤菌,达到固氮、固碳的效果。“这片种的是福云6号,采完清明茶后就不再采收夏茶,让它自由生长一段时间。”在满眼青翠的光兴生态茶园,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光连,边说边采上一把嫩叶,分给大伙品尝。
土壤是茶园另一个重要碳库。茶园土壤碳主要来源于地上部凋落物、根系残茬和分泌物及外源有机碳的输入等,其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属性以及管理措施等。
“管理措施直接影响茶园的产量,进而影响土壤碳汇平衡。”易志刚教授说。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微生物量碳积累。
“我们在这个试验小区布置有机肥、生物炭和复合肥不同组合,对茶园进行土壤呼吸通量监测,通过监测茶园碳通量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变化,进而估算茶园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易志刚和李强一边通过碳通量监测装置观测一边介绍。这几年,团队通过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茶园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探讨优化茶园施肥管理模式及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高茶园碳汇潜力。
前不久,由省农科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王义祥副所长牵头并带领团队人员前往闽中、闽北、闽南三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茶园,进行植株、树龄、品种、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土壤凋落物等数据采集。目前数据已报送至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在和全国各地汇总的数据一道探索茶园碳计量模型。
目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首批4个项目方法学,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即便农业碳汇暂未纳入CCER市场,易志刚教授相信,茶园碳汇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茶农卖空气的新时代或许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