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苏诗苗/文 陈晓根/图
“我都想把这里的山水打包带走了。”5月23日傍晚,来自宁夏固原的农民作家单小花,在返程前往动车站的路上,由衷地说。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我省文学创作出精品、出人才,5月20日至24日,福建作家第12期培训班在我市举办。来自西藏、新疆、宁夏等省区以及我省各地的文学创作者共53人参加培训。
面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应当进行新的审视与展望,这是文学创作开创新质生产力的一项内容。
听课,交流,思考,参加培训的作家,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文学时光。
《诗刊》主编、一级作家李少君是第二次来到三明。在授课开头,他就引用毛泽东当年在三明地域写下的《如梦令·元旦》一诗,这首诗就发表在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李少君与学员们重温了当年红军长征出发的情景,他说:“诗歌有现场,这是我们在重温伟人诗作时,产生的强烈感受。”李少君以《人诗互证与诗歌境界》为题,讲授了一个重要的诗人,何以重要,其诗作又何以得到广泛传播,就在于诗人自身是个大写的人,是诗人的人格魅力所致。回溯中国诗歌源流,如何准确看清古代诗人的境界,处理好古体诗与现代诗的写作境界,李少君让现场聆听的作家对诗与境界有了新的思考。
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这是新时代对文学事业的根本要求。每位作家如何在具体创作中做到这一点,伴随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文学创作外部与内在的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家又怎样去面对。通过培训班的课程,这些问题,作家们也有了属于各自的答案。
《人民文学》副主编、文学博士陈涛,在授课中讲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在网上进行直播的事例,这件他亲自参与操作的事情,也给了他对当下文学切入点的思考。陈涛说,生活、生态与生长,当下文学三个切入点,值得人们更多关注。陈涛获得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曾在西藏南部的一个村子任过第一书记,这段经历让他个人的创作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他告诉作家学员,只要深入生活内部中去,踏踏实实地创作,精品就会从中产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为学员带来了新时代文学与中国故事的讲课主题。他特别强调新时代文学的独特性,正是这一区别于新时期文学、五四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特征,注入了新时代文学新的生命力。更接地气的写作,写你身边最熟悉的那一部分,撇开作家的身份标签,让更多普通人走到写作这一领域中来,这些话题的开启,引发了作家们的“头脑风暴”。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省文联一级巡视员、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毅达,在培训班上为大家作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辅导报告》讲座,结合其自身的文学创作经验,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还就当前我省的网络文学创作积极态势,对网络文学发展作了前瞻。
几天时间,大家收获满满。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的马佩仪说:“我是搭着闽宁合作的政策快车,迎着文学风尚,来到三明的。培训班打开了新视野,攒聚了我心底的文学正能量。”来自平潭的作家丁小玲说:“培训班让我对生活与创作有了更加准确的认知,对文化的丰富性,与文学创作审美,萌发了更多思索。”
短短几天的学习交流,让作家们找到了新的写作动力。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在培训班讲话中,希望作家们主动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书写新时代的故事,主动强化文学涵养。用手中笔,开创文学创作新质生产力,创作出更多新时代文学精品。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市作协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班开班、结业仪式。本期培训班由福建省文联指导,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福建省文学院、福建文学杂志社、海峡文艺评论杂志社、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艺品杂志社、三明市文联、三明市作协、三元区文联、三元区作协协办。上课之余,培训班学员还深入三明诗群研创基地、万寿岩遗址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