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05月31日

水至清也有鱼

美丽的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林旭煌 摄)

●全媒体记者 曾凤清 清流记者站 巫建辉 吴火招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但是在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却尤以水清鱼鲜而闻名远近。

清溪环绕,碧水洄流。以水得名的清流县,在山一隅、在水一方,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不仅拥有福建省内水温最高、出露点最密集的含氡含锗温泉10余处,而且还有省内少有的冷泉资源。

孟夏时节,走进位于清流县“南大门”的鲜水村,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就是那些星罗棋布的冷泉水塘。汩汩流淌的泉水,就地形成连片的水塘,大家也就习惯性地称呼鲜水村为“鲜水塘”。

冷泉不冷,几乎长年恒定18℃的温度,让水塘冬暖夏凉。

一池碧水无纤尘,塘中鱼虾往来穿梭,鱼跃泉活。鱼儿时而在人们眼前成群游过,时而一个转身在阳光下反射出鳞片的白光,灵动而自由的身影,将田园景致衬托得更加静美。

鲜:18℃的天然馈赠

“唰——”伴随着利落的声音响起,李振武手中的网在空中迅速张开,精准地落向水塘中鱼儿聚集的区域。

拉网、束口、回拖……动作一气呵成。随着渔网近岸,网兜里的鱼儿跳动得更加欢腾。李振武蹲下身子,一尾接着一尾地检视着自己的“战利品”——太小的鱼被逐一重新放回水塘,身长至少得有六七寸的鱼,才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珍馐——这是当地村民一代代传下来的默契。

当地人说这些是鮟鱼,大家也习惯性称呼它们为“安子鱼”“鲜水鱼”。由于在冷泉水中长大,鲜水鱼的肉质特别鲜美。当地村民介绍,鲜水鱼在清朝年间还曾被选为贡品,获得过康熙帝的青睐。

从小听着冷泉的故事、吃着冷泉中鲜水鱼长大的李振武今年53岁。他说,鲜水塘人吃鱼,嘴都很“刁”,早前在外闯荡时,总觉得哪儿的鱼都没有家乡的鱼好吃:“我们鲜水塘的鱼,一点儿土腥味都没有。”这样的感受,不是因为对家乡特产主观的偏爱,而是来源于这片水土天然的禀赋。

鲜水塘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冷泉资源,出水量大、水质清新、四季恒温。

根据地质勘测,鲜水村拥有充沛的地下水,配合底层中极厚的石灰岩,能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地下水在涌出地表的过程中,逐渐降温涌出冷泉并且带有气泡。

“所以别看这些水塘表面平静,其实鲜水冷泉的出水量非常大。”李家乡党委副书记赵贞珍一边介绍一边使劲朝地面跺了两脚。果然,立马就有几串气泡同时从近前的塘底升腾起来,让清澈的水塘看起来更加鲜活。

全村29处天然泉眼,每天的出水量超过3.3万吨。这样惊人的出水量,没有激烈的奔涌,有的只是安静得仿佛不着痕迹的流淌,经年滋养出这一方美丽的独特景致。

不仅仅是出水量独占鳌头,鲜水冷泉的水质还特别清新。根据水样检测,当地冷泉水属碳酸矿泉,水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偏硅酸、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少量氡气。

正因为鲜水冷泉晶莹清澈,水质清甜甘洌,这里也就成了冷水性鱼类的理想养殖场所。当地生长的鱼类主要有鮟鱼、草鱼、鲤鱼,还有自然繁衍的鳗、鳖、鲶等珍贵鱼。

鲜水鱼生活在这种无污染、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冷泉水中,只食用水中的微生物、青苔和杂草,肉质自然也就特别甘甜鲜美。

有关李家冷泉养殖鲜水鱼的记载最早可推测到宋朝。据1986年出版的《简明水产词典》记载:福建清流一代进行圆吻鲴(当地俗称“安子”)养殖已有300多年历史。

冷泉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滋养,而鲜水鱼则是冷泉带来的天然馈赠。

活:一汪碧泉饮民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鲜水村的李氏先祖最早选择这片土地,正是被这片丰泽的冷泉所吸引。世世代代鲜水塘人临水而居、亲水而生,逐渐缔造了这个冷泉村庄独有的田园诗意,也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融入其间。

时至今日,村里仍保留着几十幢古民居。黑瓦翘檐,错落有致地散布于水塘之间,与碧水相互应和,抒写着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悠长的古韵。

探访这些老屋,只要循着村里那渠清泉而行即可。人们为了生活方便,筑渠引水,从而更好地取用。清渠绕村而行,蜿蜒勾勒出村中民居散布的路线。清泉流淌、藻荇交横,与冷泉水塘的静美相比,这道清渠显得更加欢腾灵动。

尽管家家户户早已接入了自来水,但是绕行屋前的水渠仍旧有着重要的实用功能。鲜水塘人的生活在这里被一遍遍地洗涤焕新,却鲜少留下痕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夜不息向外流淌的冷泉水,成了村民最重要的生活倚靠。

李振武的父亲善厨艺,原先附近村庄有人办酒席,都会请他掌勺。从小耳濡目染,李振武的心里早就记下了一本关于冷泉鲜水鱼的无字食谱。2018年,李振武回乡,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自己当上了主厨,并靠着烹饪鲜水鱼的一系列招牌菜吸引了不少老顾客。

5月28日,提前一天就收到客人预订信息的他,一大早就和爱人忙活开了。他说,鲜水鱼鱼骨柔软,必须现捞现宰现做,无论清炖、油炸、煮汤或干熏,味道都分外新鲜可口,热吃、冷吃都不会有腥味和泥味。

“我们店里基本都是回头客或者熟人介绍的客人,大家都知道来之前必须要预订。”李振武说。他的农家乐开在自家四层的楼房里,楼上楼下共有十几张桌子。在夏天生意好的时候,仍旧常常有顾客订不到桌。

屋门前的两口水塘里,夫妻俩种下的荷花,让冷泉水塘更加摇曳生姿。小时候他们家像村里其他人家一样,每年年初放下鱼苗,到过年时捕捞。现在农家乐开起来,越来越多客人冲着冷泉鲜水鱼慕名而来。但是李振武他们知道不能涸泽而渔,于是便采用轮捕轮换的方式,既维持着农家乐的经营,也保持着冷泉水塘的生态。

毕竟,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冷泉水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李振武的小儿子在县城上学,每到假期,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村里、跳进水塘,痛快地在水里嬉闹。如果上岸能再喝上一口爸爸熬的鱼汤,那滋味别提多美了。一如李振武自己小的时候。

富:冷泉鲜鱼游四方

在传统农业的视角下,冷泉鲜水鱼只是村民们招待亲朋、改善生活的一道菜。

但是在现代农业视角下,冷泉和鲜鱼的组合,在叠加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后,激发出更大的产业想象空间。

在交通条件不便利的过去,鲜水塘更像一枚深藏在清流县最南端的瑰宝。如今,随着路网建设的完善,相距李家冷泉30分钟行程的辐射半径内就有3个动车站,其中距离最近的杨源火车站仅有3公里。这里也成为清流当地通往厦门、广东等沿海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到毗邻的龙岩市连城县,车程仅需15分钟。如何联动连城冠豸山风景区和温泉度假村等旅游资源,也成为两地正在共同探寻的流量密码。

立足自身优质冷泉资源,李家乡策划“冷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冷泉+游乐项目”“冷泉+水上公园”“冷泉+文化”“冷泉+花海”“冷泉+美食民宿”等模式,对冷泉核心景点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原有风格修缮古民居建筑群,设立游客接待中心、冷泉文化展示馆、五经魁文化展示馆等,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和配套服务提升,推动冷泉小镇景区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路通了,客来了,优质的“土特产”也很快被相中,更大的市场敞开了怀抱。

“依托我们村丰富的冷泉资源,在休闲旅游开发的带动下,村民们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当上了老板。”鲜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杜华说,现在村里光是农家乐就有五六家,并且还引来不少投资,形成了包含冷泉鱼育苗、养殖在内的产业链条。

李杜华说,原来用冷泉水养鱼,都是村民自己采用最原生态的方式进行养殖。自然散养状态下的冷泉鲜水鱼质优而量少。

如何在保持鲜水鱼肉质鲜美的同时,突破养殖数量上的瓶颈?外来企业的专业技术加持,让当地村民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魔力。

利用当地丰沛的冷泉资源,村民李坤生如今也成功走上了渔业养殖之路。从最早给外来的养殖企业打工,到如今他自家的天泉鲟龙鱼养殖场已经实现年产鱼苗5000万尾、鲟鱼1万尾以上。

“我们冷泉鱼的名头在外面很响,订单方面根本不用愁。”李坤生说,不少客商反馈冷泉水养出来的鱼,肉质、口感都要更胜一筹。

收获客户的好评,李坤生成竹在胸:“因为养殖需要在不同季节对水温进行调节,但是我们李家冷泉水具有四季恒温的特性,不仅能够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能够保证冷泉鱼的品质。”

目前,包括天泉鲟龙鱼养殖场在内,李家乡共有鱼苗养殖基地5处,年养殖成鱼7万余尾,育活鱼苗8000万尾,年产值突破2亿元,产品不仅供应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省内区域,还销往广东、山东等省份。

“冷泉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也是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李家乡党委书记陈佳祥说,把握华润集团对口支援清流的重要机遇,李家乡也希望能够借梯登高,将自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水文章”做活做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活力和红利。

水清鱼跃,一尾尾“游”向四方的冷泉鲜鱼背后,是清流县渔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的清流县,近年来紧扣产业、紧抓特色,把以生态渔业为主的水产养殖同乡村振兴相结合,着力培育渔业经济增长点,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今年,县域内水库、池塘水产养殖面积5.8万亩,总产值预计可达6.2亿元,全县涉渔合作社、有限公司、家庭农场等渔业企业共132家,渔业产业已成为清流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清泉无声,碧波有痕。盛夏未至,李振武家门口的荷塘里,荷花却已次第开放。清水中,鱼儿游动的身姿轻快,好像与眼前的美景一起期待着即将在暑假如期而至的热闹。

--> 2024-05-31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3252.html 1 水至清也有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