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到来,在这个关键时刻考生的营养、心理都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关心。那么,学生及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餐桌上多些优质蛋白食物
不少考生家长总是觉得不知道该给孩子吃什么好,大鱼大肉怕不消化,白粥小菜又怕营养不够。那么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呢?
复习、考试期间,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脑对氧和某些营养素的需求比平时要多,如蛋白质、磷脂、糖类、维生素、铁等消耗均有所增加,所以要多补充这些营养素。
饮食安排上要注意均衡饮食原则,要做到食物多样,三餐分配合理。营养丰富的早餐有助于上午提高学习效率,午餐不要凑合,要尽量丰盛,晚餐不要过于油腻,最好保证每天一杯牛奶。
除了要注意均衡饮食外,还要注意食品卫生,考生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家庭自制绿豆汤也可以清凉解暑。
业内人士总结了以下5个注意,家长可以在制作饮食时作为参考:
1.要让孩子吃饱,保证热能供给。考试期间天气炎热,学习紧张,孩子肯定没有食欲,此时应该选择孩子平时爱吃的食物,烹调得可口些,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2.选择含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瘦肉、肝、鸡蛋、牛奶、豆腐、豆浆等食物。
3.保证蔬菜和水果的供应。每天必须要吃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我国成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最好深色蔬菜约占一半,水果200~400克。蔬菜水果不要相互代替,更不能只吃水果不吃蔬菜。
4.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糖果和油炸食物,以防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吸收。
5.适当吃点粗粮、杂粮。这类食物富含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肠蠕动,还可以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不必刻意追求信心满满
眼下不仅天气升温,考生备考更是进入了白热化,他们每天会绷紧了全身的神经。实际上高考像马拉松长跑,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各项综合能力和知识的储备,现在只是处在最后一圈。每天神经紧绷只有一种后果,就是人变得“神经”。考生也会因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疲惫不堪。所以,建议考生:用力用8分,留有2分放松和玩耍。
很多考生为了追求高考时的自信,都会对不会的题格外敏感,认为平时全会了,高考才自信。之所说敏感,是因为平时一两道题不会,可能不会在意,但此时一旦发现立刻对其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后快。很遗憾,不久就会感觉越复习心里越没底。因为总有不会的题目,让人很沮丧,上了考场会心慌出汗,发挥失常。建议考生与其追求自信满满,不如带着“部分自信”上考场。“部分自信”不是来源于“除掉所有不会的题”,而是来源于“我又会了一道题”。
高考不仅考学生,还考家长。很多家长吐槽,比自己当年参加高考还紧张。很多家长每天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恨不得及时把一切不利于高考的负面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孩子稍有沮丧、厌烦、抱怨等负面情绪,家长立刻充满警惕。一旦发现问题,则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这种透露着紧张的关心其实只是在告诉孩子,我不能接受你这些负面心态,而这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赵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