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记者站 张倩茹 文/图
“我们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路面平坦了、灯也亮了,晚上出行很方便”“村里新建了好几个广场、廊亭,老年人休息、聊天的地方也多了”……忠山村的村民争相说着村里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三明市委办公室选派驻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第一书记张作丹的帮扶。三年来,他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00余万元,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这里的田间地头都有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身影,每家每户都有他访民问暖的声音……张作丹以忠山村为家,倾听群众心声,一心一意为群众解忧患谋幸福。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堡垒的建设至关重要。
“记得刚报到时,村部仅有一间办公室、一间接待室,我的宿舍都是临时整理出来的。因此,我把修缮村部作为首要任务。”张作丹如是说。
忠山村村部建于1996年,投入使用以来没有修缮过,平时村两委成员都是居家办公,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也是借用村小学教室或宗族祠堂。张作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6万元,对旧村部进行改造提升,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购置办公设备,结束了支部党员大会“打游击战”的窘境,确保了支部学习有场地、接待服务群众有地方、两委成员办公有位子,组织阵地焕然一新。不仅如此,他还争取60余万元新建党建广场,增设村务公开栏、LED播放屏、近邻恳谈长廊等,强化党务、村务公开宣传,培育文明乡风。
驻村以来,张作丹立足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从抓班子、带队伍、强组织入手,把建强村党组织摆在驻村工作的首位,平稳完成202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一肩挑”,持续优化村干部年龄学历结构。积极动员在村青年向党组织靠拢,3年来,已发展年轻党员4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7名,为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做强特色产业
双增收添活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张作丹深知,帮扶工作不仅只提供资金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他一直在思索该如何发展壮大村级产业。
忠山村以蔬菜、毛竹产业为主,其中,蔬菜种植面积约2000亩,年均产值3000余万元,占村民收入60%以上,是省、市直控蔬菜生产基地和镇蔬菜交易集散地。
每天,他带上纸笔敲开家家户户的门,到老党员、退休干部、群众、致富能手、脱贫户等家中访谈,倾听他们的想法、记录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走访中,张作丹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是忠山需要建一个集蔬菜分拣、打包、冷藏、转运等功能为一体的仓储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年来,张作丹做规划、跑单位、争资金、下地头……特别是用地问题,先后选址了五处,直到今年年初,才最终确定,建设资金也从最初的100多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目前,仓储中心正在报批土地、财审预算。农副产品仓储中心建成后将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副产品基地,增强忠山村蔬菜存储、转运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张作丹还针对村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村里机耕路硬化、供水渠修建、河堤挡墙修缮等项目,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我们村种植蔬菜以个体传统模式为主,抗风险能力差,创收模式较为单一。”张作丹探索“村党支部+家庭农场+村民”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总舵手,鼓励在村党员、种植大户以强带弱,探索农事体验、蔬菜采摘等文旅产业。两年来,新增家庭农场5户。
动员村两委成员带头试行“村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无偿回收或返租村内抛荒地,目前,合作社已承包耕地120余亩。依托忠山村历史文化底蕴、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感人的红色文化,他积极协调镇、村和市国旅联合成立三元忠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镇、村以村内固定资产运营权入股,市国旅负责整合运营,实现年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以沪明对口合作、闽台乡建乡创为契机,积极对接上海交大、三明市农科院,合作建立30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由上海交大、市农科院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忠山村家庭农场负责现场管理,增强示范作用,优化种植品种。截至目前,已完成上海交大“申绿”系列水果黄瓜4期试种,成功推广20余亩,帮助村民增收50余万元;完成市农科院16个品种试种,推广10亩,帮助村民增收15万元。
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个人收入的增长,为忠山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补齐民生短板
打造宜居村庄
现在的忠山村,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产生活大变样,一幅美丽乡村图呈现在眼前。
“路修好了,我们村容村貌也变好了,张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站在建成通车的文昌街上,村民陈修仔脸上堆满了笑容。
以前进出村仅有文昌街一条水泥路,蔬菜运输车、小轿车、三轮车、摩托车……每逢农历一、六开集,文昌街还搭设圩场,制约了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张作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迅速召集村两委,实施文昌街道路白改黑提升、明月苑小区拱桥建设、大桥头道路拓建、关帝庙至后门山道路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优化过境公路,规范圩日摊位,并在全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照明灯125盏,照亮村民夜晚出行。
为保障村民用水,投入20万元改造提升供水管道,确保村民生活用水。为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拆除老旧旱厕14个,农具棚、杂物间8个,新建标准旅游公厕1个,垃圾分类亭16个。
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张作丹与村两委牵头,召集在村各姓氏带头人、能人,共同起草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生活,倡导文明乡风。积极推动开展“学思想践初心、讲孝道办实事”情暖重阳节活动,邀请全村400多位老人参加义务理发、趣味套圈、健康义诊、文艺汇演、敬老宴等,传承弘扬敬老美德。组织开展“和美古寨——看忠山”摄影大赛活动,评选56幅精美作品,并在市书画院展出,提高村庄知名度。
此外,张作丹还定期走访村小学、幼儿园,了解学校运行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先后筹措资金3万元购买书籍、添置设备,协调解决困难问题6个。
乡村振兴正当时,美好愿景皆可期。张作丹“第一书记”的帮扶故事即将告一段落,但为民服务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