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记者站 黄言亮
在老交通人苏海华的记忆中,自20世纪80年代起,将乐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沙土路、水泥路,到如今的柏油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苏海华还清晰地记得,那时从县城到余坊乡,50多公里的路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当时每天仅有一到两趟班车,路上还要忍受沙土路带来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道路已升级为水泥路、柏油路,出行更加便捷。”
今年62岁的肖先生是万安镇最早一批前往上海开店的人。他回忆道,以前去上海,至少需要准备两天的行程。“我们当时大多先去邵武坐绿皮火车,从万安到邵武要坐两个多小时的班车,再坐十七八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能到达上海。”如今,肖先生去上海除了自驾,经常是直接从将乐动车站乘坐直达上海的动车。
他们的经历是将乐县道路交通巨变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将乐县从解放初仅84公里的沙土路,发展到2023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565公里。2006年,高速全线开通;2013年9月26日,和谐号动车驶入将乐站,向莆铁路建成通车,将乐县迈入“动车时代”。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为将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行驶在余坊乡余坊村集镇,崭新平整的沥青路如一条蜿蜒的绸带,连接着一幢幢民居,勾勒出一幅清新美丽的乡村画卷。附近村民对新修的公路赞不绝口。
“这条路原来是水泥路面,现在改成了柏油路,路面变得更平整,车辆经过时噪声小,灰尘也少。”村民肖智平说。
智慧交通、民心交通。目前,将乐县全县135个行政村硬化路通达率已达100%,先后开通了16条公交班线,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5%,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乡镇公交开通率达100%。2021年实施了“村村通提质升级工程”,投放了12辆“村村通微公交”,真正实现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美好愿景。
路通百业兴,将乐县积极探索“交通+产业”“交通+文旅”模式,创建了一批如南万线、金泰线等高质量生态示范路,以及龙栖山、际下、蛟湖、霞客邑道等红色旅游路,打破农村发展瓶颈,基本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体型”,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路网。
“今年将乐县计划继续建设农村公路16公里,改造危桥4座,并实施生态示范路、安防工程、安全隐患微改造等项目,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和便利,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熊洪建表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的将乐,已形成一个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立体延伸、通达全国、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未来的将乐,将继续用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的交通,打通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向着新时代交通的未来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