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炳
重阳节,是敬老节,也是登高节。
旧时,建宁城乡家家磨浆做糕,名为层层糕,寓意“日子节节高”。如果天气晴朗,饮过茱萸酒后,大人带领小孩,赴城西龙堡山登高,或放飞纸鸢,或赏菊花,或到霸王窠滚窠,尽情欢乐。
建宁县城的西门有几个小山头,旧时统称为登高山,西门城墙就筑在这山上,这几个小山头围成一个山窠叫霸王窠,窠里既无竹木荆棘,也没有碎石砖块,且坡度倾斜,绿草丰茂,到了秋天,其间还点缀着美丽的茱萸花,草地绵软如同覆盖了一层绿色碎花棉被。
过去,每年重阳节,建宁县城相关人士,多有结伴到城西门霸王窠登高的。据说是效法古代桓景重九登高避灾,希望消灾降福,也有效仿大诗人王维登高采茱萸花吟诗作对寄寓情思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秋高气爽,登山游览,既可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是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不过,建宁濉城的这项登高活动,却伴有一种独特的活动——滚窠,即拖(推)人跌跤,从山地高处往窠里滚,常常是一班青年喜欢开玩笑,每乘登高人没有防备,突然拖(推)人跌倒滚窠,引起大家的欢笑。因此地的土质松软,丰草如被,从未跌伤人,所以大家放心地在这里滚窠取乐。多少年来登高滚窠的活动就这样流传下来,成为一种风俗。
有些事情也不是永远那么顺的。据建宁县文史资料记载,在清朝,濉城的登高活动,就有过县衙师爷登高被拖而恼羞成怒,要抓人惩办的事,后来地方人士婉言解释,这是本县自古以来有滚窠发福的意思,师爷才转怒为喜,以为自己将好运发福,而未施淫威。
而另一件事的结局却不是那么幸运地了结。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阳节的下午,来霸王窠登高滚窠的红男绿女布满山头,滚窠摔倒引出的欢笑此起彼落。正当大家玩兴正浓时,一位后生将一身便装的外地人推倒滚窠,此人是当时北洋军驻防部队的军官,他认为那后生是欺生,侮辱他,爬起来后大发雷霆,并挥手向推他的后生打去,以致引发一场争吵斗殴。军官寡不敌众,败下阵去,留下一句“有种的等着瞧”,就一溜烟直奔城里武门官衙,纠集士兵数十人,跑步赶到霸王窠,见人就打,登高群众见来者不善,便四散而逃。可怜一些幼儿、老人,跑得慢些,不是被打伤,就是被踩伤,一时整个霸王窠号哭声惊天动地。随后,城内秩序也跟着大乱,店铺关门,人家闭户,街门冷清萧条,像是战争动乱时的荒凉情景。最后,还是由地方人士托人到县衙赔礼说情,事态才平息下来。不过,重阳节的滚窠风俗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濉城西门的几个登高山,因县城的发展需要而推平了,成了建宁一中的大运动场。滚窠的习俗停止好几十年了,但当地老年人,每逢重阳节日,仍然会回忆谈及。而现在,建宁的许多青年人仍热衷于登高健身,不过他们瞄准的是金铙山、九县石这样的大山,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