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吕 杨
10月30日,一阵阵欢声笑语萦绕在三元区莘口镇楼源村瓦坑。来自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此开展每周1至2次的现场实践课程,把设计创意带进“田间地头”,用知识和灵感,让瓦坑艺术村重焕魅力。
瓦坑毗邻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传统村落忠山村,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人文生态环境良好。瓦坑艺术村艺术文化交流项目是三元区抓住三明市作为首个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三元区作为全省首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建设机遇,与三明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项目(一期)计划实施9个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
漫步在瓦坑艺术村的乡间步道上,清新的空气和处处弥漫的艺术气息令人心旷神怡。道路一侧“烟老头”“瓦坑号”是曾经的烤烟房,学生利用村中遗留的水管、锅盖等现有材料,对楼房外部进行重新装饰,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全新“地标”;由破败的推车改造而成的货郎车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风车、灯笼、鱼灯等物品,仿佛令人身临古代买卖的繁荣场景……在设计图纸上,每幢遗留下的民房,都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1号楼充当艺术工坊展示区、3号楼作为漆艺工坊、4号楼成为木工坊、5号楼要打造陶艺馆、6号楼将来会成为闽台研学空间……
这辆货郎车,是学生们尊重历史并融入创新进行设计的缩影。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陈萍婉介绍,大家对货郎车的认识来自于北宋时期的货郎车买卖,学生对瓦坑历史挖掘了解后,得知当地居住人口最多时候有70多人,
当时他们采办商品的方式是通过外来商贩半个月一次推着货郎车进村从而进行买卖采办,这也成为学生创新历史和艺术融合方式的亮点。
在广袤的乡村,潜藏着许多学习和发展的机遇。“我们刚接手瓦坑时,这里一片‘空白’,因此我们带着任务进来,初衷便是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艺术改造。遵循瓦坑历史文化,融入学生创造和想象对乡村进行重构和设计,做出趣味性表达。”艺术与设计学院台湾教师、博士史美华告诉记者,该项目将课程植入现场教学中,拓展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挥三明学院学科专业优势,用所谓的可持续设计,带领瓦坑从零开始,逐步打造成为艺术氛围浓郁的新型乡村,为乡村旅游和文化交流搭建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
在对瓦坑的改造提升过程中,莘口镇全力配合三明学院配套做好瓦坑艺术村延线基础设施的总体提升,目前已完成C036洋瓦线提升改造工程、瓦坑艺术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瓦坑艺术村至林果场生态步道、瓦坑艺术村挡墙、瓦坑艺术村休闲步道以及瓦坑艺术村公厕等6个项目。下一步将开展瓦坑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携手把瓦坑艺术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带动乡村振兴。
从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到如今建设和美乡村,在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一个村庄实现美丽蝶变。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九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上,作为两岸融合项目的瓦坑艺术村也将亮相三元展馆,展示闽台融合、沪明合作、校地共生模式下,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的正能量和优秀文化,彰显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