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11月06日

父爱如山

●李应春

父亲的去世,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丰富的一生。作为一个农民,他一辈子都生活在偏僻小乡村,像所有南方农民一样,普普通通,默默无闻,平平凡凡地劳作,辛辛苦苦地生活,没有做出什么伟大业绩,也没有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他的一生是极为普通和平凡的一生,然而,他的一生又是极为丰富的。

父亲李作勋,字桃芳,1934年农历4月生于邵武市张厝乡李家山村,2024年10月9日在将乐安仁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1岁。父亲一共育有六个子女,他就像大山一样,竭尽全力,无怨无悔,为我们奉献了一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依靠,教我们如何做人,陪我们慢慢成长,帮我们成家立业。如今,父亲用爱浇灌的家已是四世同堂40多口人的大家庭。父亲一生搬了七次家,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七次搬家,是他经历国家巨大变革,感受沧海桑田变化的生动写照。从邵武李家山搬到将乐县洞前村,再到将乐安仁安福小区,既有国家政策的号召,也有天灾人祸的无奈,但总体是父亲一生追求美好生活,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改善条件,带领全家从穷困潦倒到幸福安康的最好见证。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而又智慧的一生。父亲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成长在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经过了“四清”和“文革”的洗礼,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福利。我的祖父有五兄弟,祖父是五兄弟的老大。为了让一大家子过上更为富裕的生活,祖父充分利用家乡毛竹林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建起毛边纸手工作坊,生产各种纸张。由于经营得当,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祖父已有3家纸厂,招聘工人100余人,利润也不断增加。为了扩大再生产,祖父带领家族兄弟节衣缩食,不断购买良田和山场,逐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户。父亲作为家族的长子长孙,祖父对他寄予厚望,开始想让父亲学医,但父亲学过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适合学医,于是跟随祖父学习造纸技术和经营管理,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都是当地的造纸能手,从事造纸工作。后来时代变迁,特别是文革以后,生产队不再生产手工造纸,父亲不得不转向农业生产。当时生产队凭工分吃饭,工分基本上是每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多,为了能多赚工分,父亲总是抢着去干些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脏活。可就是这样,一年下来父亲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多少工分,再加上僧多粥少,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是常有的事。为了解决温饱问题,1969年,父亲带领全家从邵武李家山搬到将乐洞前村,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直到1972年以后,全家生活才开始好转,基本不用饿肚子了。刚搬到洞前村时,我们一直借住在别人家里,1980年才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子,改革开放后生活逐步好转,但由于要帮助子女成家立业,父亲依旧辛勤劳作,无怨无悔。2010年6月18日,一场天灾降临我们家,那天,暴雨雷鸣,山洪暴发,一场泥石流瞬间把我家房子夷为平地,父亲一日之间倾家荡产,好在政府及时相救,我们兄弟齐心协力,很快在安仁买了房子,让父母有了新家,从此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父亲就这样一次次跌入谷底,又一次次走出困境,创造自己希望的生活。父亲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的一生。在家乡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一年又一年地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吃的是五谷粮,喝的是枯井水,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木板房,典型的土里刨生活,并收获着苦和乐。

父亲的一生是善良而又受人尊重的一生。父亲爱学习,会动脑,喜欢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别人。他少年学过一些医术,懂一些刮痧针灸技术,也跟祖父学过一些风水地理知识。村民如果遇到一些伤风感冒,脑疼肚痛等问题都会找到他,他总是义无反顾帮人应急处理。好几次,他都竭尽所能把村里人从死亡边缘给抢救回来。父亲会看日子,平时邻里乡亲有婚丧嫁娶或者建房一般都会找父亲,父亲也乐于帮忙。父亲一直认为,能帮上别人是一种善行和善缘,为此赢得了村里和邻村人的极大尊重。在父亲与疾病作斗争的这两年以及临终的最后日子,所有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看望他,为此,他特别感恩,他也毫无遗憾地安详地离开这世界。堂弟应金给予父亲很好的评价,“伯父一生智慧、勤劳,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他善良慷慨,对我们家帮助很大,让我们铭记于心。”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引导我们:该怎样去做人和做事。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朴实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也是历经沧桑、受尽苦难的一生。

愿父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 2024-11-06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59992.html 1 父爱如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