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承光
我有两个采访包,始终视如珍宝,每次出去采访,总要背上其中一个,形影不离。
这两个采访包是《福建日报》的采访包,一大一小。大的是20多年前《福建日报》负责通联部工作的记者田明华所赠,除了可以放采访本和相机外,还可以塞进一把雨伞和一两件衣服。小的那个则是时任将乐县委报道组组长陈建华去福建日报社参加通联会时带给我的。别看这小小的采访包,可是“功能齐全”,里面有大小不一的七八个袋子,分别可以装相机、笔和本子以及小瓶茶水等等。
作为一名党报通讯员,这两个采访包陪伴我见证了无数新闻事件。2002年6月16日,将乐县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我背着采访包,冒着滂沱大雨,深入洪灾第一线,与陈建华一起采写了通讯《为了259个群众的生命》,不仅上了《福建日报》《三明日报》,还被《福建日报》评为年度好新闻奖。
由于粗心大意,我的采访包曾丢失过好几次,当时的心情用“丢魂失魄”形容毫不为过。因为那是我心中的“宝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8年7月11日,那天上午强台风“玛利亚”在福建连江、霞浦登陆,造成福州、宁德沿海等地区受灾严重,一度通信中断,断电停水,霞浦受灾最为严重。那时我在国网将乐县供电公司党建部负责新闻采写工作,我奉命跟随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赶往霞浦抗灾一线进行了两天两夜的采访。由于忙于采访,第一天傍晚回到住处才发现采访包落在山上。我心急如焚,连忙叫司机开车送我去寻找,车行50分钟后无法上山,我冒着大雨,只身上山,山道泥泞不堪,艰难行走了40分钟,终于找回我心爱的采访包。第二天,我跟随电力抢险队伍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深山,看到一大片李树上硕果累累,熟透的李子落满一地,拾起一个尝尝,肉厚汁多味甜,我便捡了满满一采访包,供抢险的同事们充饥解渴,大家都称赞我是个有心人。
30多年前,我与新闻结缘,成为一名新闻通讯员,结识了许多记者、编辑,有不少成为我的好朋友。一路走来,许多老师给了我默默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前进的动力。30多年过去了,我先后汇编了3本新闻集:《踏歌行》《放歌行》《潮歌行》。最难忘的是采访将乐县古镛镇解放村老农黄光栋52年精心照料革命烈士丁世恩烈士墓,并通过媒体和将乐县民政局多方不懈努力,找到了远在天津的烈士之女秦洪花。我与三明日报社记者王长达和骆志雄挖掘这件感人故事,采写的通讯《永远闪亮的红星》获得2007年度通讯类“福建新闻奖一等奖”。
我热爱新闻事业,那些证件、作品集是我30多年写作生涯的见证。历经无数的岁月洗礼,那两个采访包虽然显得陈旧,但每当背着它去采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采访包,而是作为一名党报通讯员的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