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经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美梅花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一树梅花孤独而寂寞地绽放在一个荒僻又清冷的驿站破桥边,无人欣赏,任凭风吹雨打,自生自灭。她一生铮铮铁骨、无心与百花争奇斗艳,却反惹得凡花俗朵的嫉妒。然而,她即使凋谢、陨落,化为尘灰泥土,也依然给人间留下了宁折不弯、一片芬芳的高贵品格。
去岁冬月,春宝君给我发来一组短信,是他自己写的从事工人文化宫职工文艺工作的一份回顾与总结,还有几篇领导与朋友写的文章,我以为让我提意见而已,我看完后就去找他了。没想到,见面后他搬出一大摞手稿和油印稿,这些都是他的曲艺作品,足足有近两寸厚。让我帮他看看,提提修改意见,最后帮着写篇序。
原来,他这是要准备出专辑啦!当时,我是又喜又忧啊!喜的是多少年了,他总算是把压箱底的货都搬出来了。忧的是我离开群众文艺(特别是曲艺)活动已经几十年了,对曲艺活动的情况不甚了解,对曲艺作品的褒贬把握不住,恐难以胜任,然多年的交情又不容我推卸,可写什么?怎么写?困扰着我。
初识王春宝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我已从三明地(市)文工团下放到明溪县盖洋公社。机缘巧合,一次回三明时遇到陈国信老先生,他告诉我当天晚上有一个演出活动,并相约前往观看。
也就在这次演出中,我看到了初出茅庐的春宝和他创作并演出的相声《学徒》。我和陈老看完都称赞这个节目创作得好,表演很生动,从此我们就相识了。不久后,我落实政策回到了三明市文化馆(小市),地市合并后,又到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春宝也被调到市工人文化宫。我们俩都是从事群众文艺活动这一块的,往来自然就多了。再加上市文联组建了“三明市曲艺家协会”,我当上了市首届的曲协主席,春宝任秘书长。我届满后,由他任第二届、第三届曲协主席,之间便有了更加密切的交往,加上我们的工作很多都是交织进行的,因此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了。探讨的时间与机遇也就更多,内容更丰富了!
我们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开会、一起讨论,一起修改作品、一起去基层辅导,一起上街头、下农村演出,去工地,下基层,走军营,进课堂,为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们送去欢笑。就是这样一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搭档、老家伙、群众文化老兵,好不容易要出一本书,名为《在追逐欢笑的岁月里》,让我写几个字,责无旁贷。可当我提笔欲书时,却不知从何下笔?也许是相互间太熟的关系,反而使我茫然了。
近段时间,我到处游走,四方揽胜,时而漫步在西子湖畔,时而沉思在黄浦外滩,看着那一望无际碧波粼粼的西湖水;听着那春申江江面滚滚的浪涛声,想着春宝君对我的嘱托,却总是找不着灵感。唉!江郎才尽,无从落笔啊……
甲辰岁首,龙年龘龘,我又返回三明与百岁老娘共度元宵,抽时间与春宝聚了聚,聊聊看完书稿的一些想法,并想借机推脱帮助写序的这个差事。老习惯,两人一见面总要灌上几杯酒。他搬出珍藏多年的绍兴老酒(他知我爱这一口),又炒了四个菜煮了一个汤,边喝边聊。聊着聊着自然而然就聊到了三明的曲艺那些事,回想当年在三明从事业余曲艺工作的那些老朋友、老同事。
195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为了“小三线”的建设,披荆斩棘移山填谷,唤醒这个沉睡了千百年的山城。十万大军进三明,创建了福建省第一座工业城。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街头巷尾、工地食堂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虽然生活艰苦、困难重重,但人们文化生活依然丰富,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也带来了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单说曲艺这方面,就有相声、快板书、山东柳琴、山东快书、河南坠子、京韵大鼓、单弦、苏州评弹、上海说书、扬州评话、南音、锦歌、东北二人转、福州评话等等,似乎全国的许多曲种都涌入了这个小小的山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岁月里,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艺术熏陶。
我们也聊到了和我们在一起下工厂、去农村、进学校、入营房、闯社区追逐欢笑的朋友:陈建藩、吴世祥、崔嘉兴、方大坤、林文山、于立身、姚进军、柴广忠、高景升、林慰祖、钱锦水、乐秀隆、吴浩、王聚山、滕润松、黄异东、刘运中……这些曾经为三明群众曲艺活动作出贡献的,在不同岗位的建设者。我们还聊到至今仍然坚守在群众曲艺第一线的钱香袁、朱泽、程勇、刘怀忠、戴中平、宋英杰、陈忠谋……衷心地祝愿他们永葆艺术青春,为三明的群众曲艺作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贡献。
话又回到我们的主题,春宝君自从调入市工人文化宫后,便全心全意扑在职工业余文艺工作的岗位上,虚心地、认真地、诚恳地向各位前辈及同事们学习,和他们交朋友。深入厂矿、车间、班组调查研究,组织了各种兴趣爱好的业余文艺队伍,如:南音、相声、快板、评话、说唱、小品……活跃了基层单位的文化生活。为了适应广大青年人的兴趣,还组织了“爱乐合唱团”,外聘专家进行指导训练,该团成立五周年的前夕,他还主动去募捐,筹集活动资金。成立市曲协后,他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向传统学习,比如,“三翻四抖啊”“说学逗唱”“垫包袱,抖包袱、锁包袱、解包袱”“对对联”“反正话”“俏皮话”“猜谜语”……等等。向前辈学习,他在1993年参加全国相声节观摩时,结识了快板书《学雷锋》的作者朱光斗先生,向他讨教了创作经验,受益匪浅。在他们书信往来中,得到了众多的教益,为他提高创作技巧和水平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次结集包含春宝相声23段、小品及快板等22个,论文及其他文章十余篇。这些都是他深入生活,深入基层,虚心求教,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结晶,是他毕生创作的作品中的一部分,结集定名为《在追逐欢笑的岁月里》。
写着这些文字,我想到了《警世贤文》中的两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用它来做这篇文章的题目,与春宝君共勉!
勉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