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11月22日

毕业生求职不应被如此“贴签”

●孔德淇

“完全没想到找工作会因为性格测试被刷掉,公司要求学历、专业经验也就罢了,性格测试结果竟然也在考量范围内。”记者近日采访多名高校毕业生发现,性格歧视这一隐形门槛,横亘在他们的就业之路上。(11月20日《法治日报》)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企业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可谓煞费苦心,各种招聘手段层出不穷。其中,性格测试作为一种新兴的筛选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然而,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值得商榷。

性格测试在理论上基于心理学原理,试图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揭示求职者的性格特征,从而判断其是否与岗位需求相匹配。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测试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性格测试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人的性格是复杂多面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情绪、经历等。在不同的情境下,人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性格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而且,求职者在答题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刻意迎合企业期望、对问题理解不准确等,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其性格。

其次,性格与工作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未必不能胜任强调人际交往与沟通表达的岗位,而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在要求高度专注和耐心的技术岗位上表现出色。

企业过度依赖性格测试,容易陷入一种机械片面的招聘模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忽略了求职者的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每个求职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性格,他们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都是决定其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当性格测试成为招聘的“硬杠杠”时,企业可能会因测试结果不符合所谓“标准”,而忽视了他们其他方面的优势。这不仅对求职者不公平,也会使企业错失一些真正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才,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相比性格测试,求职者的个人能力才是衡量岗位匹配度的关键。其中,专业能力是基础,一个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求职者,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价值;工作经验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丰富的实践经验意味着求职者在面对各种工作问题时,更有可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求职者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行业变化日新月异,这些能力无法通过简单的性格测试来衡量,需要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通过深入了解、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此外,企业还应注重求职者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软实力。这些能力是员工在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团队整体绩效的关键所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协同效率与工作成效。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理性看待性格测试,不能将其作为招聘的硬杠杠。要全面、客观地评估求职者的个人能力,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组建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当然,求职者也应积极主动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路径,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和提升,用实力打破不合理的招聘壁垒。

--> 2024-11-22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60775.html 1 毕业生求职不应被如此“贴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