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5-0015 三明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598-8258176广告热线:0598-8223675订阅热线:0598-8250777






2024年11月22日

下元糍粑香

●连允东

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宁化又称“十月半”或“完冬节”。每至此节,宁化客家人就有打糍粑、吃糍粑、分送亲友的习俗,城乡飘溢着浓郁的糍粑香。

下元节与元宵(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道教视为天官、地官、水官的圣诞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古代,三元时节都要敬神,元宵节吃“松圆”,中元节食米粿,下元节品糍粑,这也是宁化客家人的习俗。

下元时节,晚稻(包括糯稻)收成,制作糍粑原料充足。我的家乡盛产糯谷,当地人称作“担杆糯谷”,米粒又细又长,质地光泽透明,做出来的糍粑特别绵软,口感极好。

做糍粑,要先将优质糯米浸泡在水中24小时,捞起滤干,倒入木制饭甑,旺火蒸熟,放在手上搓烂,没有米心方可。之后将糯米饭分几次倒入石臼,年青壮汉用木棰沾净水,趁热频频擂压、捣碎,使饭粒粘连,结成一团,能发出“啪啪”的响声,再高高举起木棰,用力捶打。通常石臼旁半蹲着一名眼敏手捷的女子,在擂打间隙用手翻动糯米饭团,使擂打均匀,还要快速把粘在木棰的糯米扒下。

两人相互配合,糯米被擂打得不见米粒、柔韧如胶就可起臼。将捶好的糍粑捏成碗口大扁圆状的“大糍粑”,抹上熟油,排列在簸箕内。食用时将糍粑沾上白糖,十分柔韧甜美。也有的将糍粑捏成比铜钱稍大些的扁圆状,叫“小糍粑”,将炒熟的黄豆、芝麻磨成细末后加进白糖(或红糖),将小糍粑均匀地沾上糖豆粉,吃起来既不沾牙又豆香扑鼻,十分可口(当地又叫“糍粑滚糍粉”)。记得小时候,糍粑做好,母亲就会装上一盘端至神龛供奉,之后吩咐我把糍粑送些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晚上,除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糍粑,还有红烧肉、酿豆腐等,让我们美美地享用下元节的家宴。

儿时,听村中老人讲起糍粑的故事:传说宋时河南某地有大蛇,当地官员害怕它,每年要用女孩祭蛇,已经被蛇吞掉了九个女孩。一个少女为了除害,挺身而出,带了一只咬蛇的狗和一大包糯米做的糍粑,先用香糍粑诱蛇吞食,然后驱狗咬蛇,少女用剑猛砍蛇致死。后来为纪念这位斩蛇除害的女英雄,人们一到深秋糯稻收成后就做糍粑祭祀她。

糍粑历史悠久,宋代以前中原地区就有。宁化的糍粑是客家人南迁时从中原地区传入的。如今,这道美食成为客家小吃,上了宴席餐桌。

--> 2024-11-22 3 3 三明日报 content_160779.html 1 下元糍粑香 /enpproperty-->